(四)、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第1页/共4页]
康熙天子平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其尊敬。他的母亲孝章康皇后归天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敬有加,每年亲身奉养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去寿宁宫看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天子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去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抱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起祷告,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哀思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朴重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
秉承干系:世祖第三子
出世日期及地点:1654年,顺治十一年景仁宫
1、平生小传
谥号:仁天子
玄烨自五岁开端读书﹐学习勤奋﹐亲政后﹐“听政之暇﹐即在宫中披览文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举凡史册﹑诸子百家﹑吕律﹑数理﹑佛教经论﹑道书﹐无不浏览。九年十月﹐因循前代由经筵讲官给天子讲授经籍的轨制﹐命令停止“经筵大典”﹐而后﹐无间寒暑﹐非有特别环境﹐从不间断。十四年起﹐又规定在讲官进讲后﹐由他复讲﹐君臣相互会商﹐从儒家经籍中”体味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倡导文学﹐优容文人。
3)、征噶尔丹,安宁西北
康熙起用原郑芝龙部将施琅为福建海军提督﹐筹办进军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带领海军两万余人,大小战舰二百余只,一举攻占澎湖,台湾落空樊篱,郑氏军事力量丧失惨痛﹐郑克 (郑胜利之孙﹐郑经之子)﹑刘国轩等向清军投降。康熙支撑施琅在台湾设官兵镇守的建议。否定了臣僚中弃而不守的谬见,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台湾府及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率兵驻守台﹑澎,使台湾重新同一于中心当局的统领之下。
陵墓称呼:景陵
称帝春秋:8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引兵三万越杭爱山向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策动打击﹐喀尔喀各部败溃,噶尔丹以追击为名,直抵距北京七百里的乌兰布通。康熙决计亲征噶尔丹,以“除恶务尽”。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三次亲征,三十六年噶尔丹败死。准噶尔对喀尔喀蒙古的扰乱被粉碎,喀尔喀各部得以返回原地。康熙为加强对外蒙古地区的办理﹐因循了太宗皇太极以来的盟旗轨制。采纳联婚﹑册封﹑年班﹑围班等办法,以密切与蒙古领主贵族的干系;特别是尊敬蒙古族信奉的喇嘛教,以皋牢僧俗人等和泛博牧民。康熙三十年﹐亲率八旗劲旅前去多伦诺尔草原与喀尔喀蒙古诸部停止多伦会盟,把对内蒙古的较周到的办理轨制推及于喀尔喀各部,这对加强北部边防,生长和稳固同一的多民族国度,起了主动的感化。康熙也非常重视西藏﹑青海题目﹐他深知西藏为蒙古各部尊奉的黄教(见格鲁派)魁首职位的首要,对准噶尔﹑和硕特等部插手西藏而使其政治动乱保持警戒。五十二年﹐他册封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五十七年,以皇十四子胤 为抚弘远将军,进藏击败入侵西藏的准噶尔部首级策妄阿拉布坦,使西藏临时获得安宁。
5、好学敏求﹐勤于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