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遗恨千古――清德宗光绪[第4页/共4页]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至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犯的战役。因战役发作于旧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役。
灭亡日期及地点: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在位年纪:34
早在日军占据辽东半岛后,清廷便开端通过交际路子向日本请和。威海卫沦陷后,清廷乞降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媾和。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国的和谈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及《议订专条》三款、《另约》三款、《寝兵展期专条》两款。处于败北职位的清当局向日本补偿军费白银2.3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等,丧失了大量国度主权。而后,台湾爱国军民停止了抵挡日本占据的艰苦武装斗争。
陵寝地点地:河北.易县,清西陵
而后,中国群众为反对《中日马关条约》停止了果断的斗争。台湾军民在刘永福等带领下自发构造起来抵当日军割占台湾,使日本侵犯者支出了严峻的代价。
新政办法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根本,但是,这些办法代表了新兴资产阶层的好处,为封建固执权势所不容 。清当局中的一些权贵要宦、保守官僚对新政办法阳奉阴违,遁词方命。慈禧太后在光绪天子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节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筹办策动政变。
1883(清光绪九年)至1885年,中国军民抗击法军侵犯越南和中国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