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开疆拓土到割地辱国[第2页/共4页]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即乾隆中叶至道光初期是清朝边境极盛期间。道光今后,外来帝国主义权势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遂使国土日蹙,这是近代中国边境变迁的一大特性。
(二)汗青的屈辱
1856年发作了第二次鸦片战役。英法联军前后攻占天津、北京,清当局被迫签订了《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役,中国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和更多的主权。
清朝在顺治期间,弹压了各地农夫叛逆兵并克服南明,根基上占据了全部汉族地区。康熙帝根基上采取了适应汉族地区生长程度的封建统治轨制,并对满族仆从主权势的生长加以限定。由吴三桂策动的汉人军阀的反清战役即所谓“三藩战役”失利后,康熙帝进一步建立起完整的封建的政治轨制,并采纳办法以促进封建经济的规复和生长。清朝的封建统治从而获得稳固。
从中法战役结束到甲午战役发作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期间。在此期间,海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和缓,中国与西方列都城处于战役状况。
清朝是我国边境版图奠定的首要汗青期间。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华群众共和国的版图奠定于清。”是以,对清朝多民族同一国度的边境构成题目停止研讨,与当代社会息息相干。
《辛丑条约》签订今后,清当局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661年,在东南本地对峙抗清斗争的郑胜利,带领战舰,从金门解缆,横渡台湾海峡登岸。在本地群众支撑下,颠末狠恶战役,郑胜利打败占有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向郑胜利投降,台湾回到了故国度量。郑胜利是中国当代闻名的民族豪杰。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当局设置台湾府,附属福建省。
19世纪沙俄侵入中亚,清朝的藩部下国前后被占,遂即产生了中俄之间的西北鸿沟题目。1864年沙俄乘新疆内部战乱,威胁清廷签订了“塔城条约”。1871年又乘乱侵犯伊犁,至1881年偿还伊犁时,又签订了“改订伊犁条约”。以二约为按照,又连续签订了很多分段详细界约,连续都被割去多少国土。最后于1884年订立“喀什噶尔界约”,中俄西北鸿沟才规定。但此约所定鸿沟南止于乌孜别里山口,自此以南的帕米尔高原并未详细规定,条约只说自下中版图向南,俄国向西南。而后俄国又私行占据了乌孜别里山口以南包含东南边面的大片帕米尔,英国也从阿富汗向北侵犯了部分帕米尔。1895年英俄在伦敦订约私分帕米尔,中国当局始终未予承认。
但日本颠末明治维新,极力向外扩大,企国侵犯朝鲜,进而侵犯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役。北洋海军方才建立的时候气力居天下第6、亚洲第一的清当局1895年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活动,历经三十年,结果较着。左宗棠光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才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共同朝鲜野蛮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利等。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英国权威人士批评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停止了五次对外战役,中法和约是独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该当说对中国的自强相称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