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堂审[第1页/共2页]
“哦?百姓纳了更多的粮,却换回更少的盐?这是为何?”
郡太守想了想:“那从向百姓收粮,用以兑换盐砖开端?”
“这第二个启事,实在是一件捷报。”
杨子诀轻点着桌面:“这么说,是海盐的完善,导致了江州盐价团体的上涨?当日叛王的那摞罪证,只当时纸上的几笔墨。没想到,这宗袭船案的泉源,竟能追溯到他身上。即便他已经伏法,但仍能影响到远在千里以外的民生。实在可爱。”
杨子诀看了一眼户部的随行官。
“下官定然言必失实。”
郡太守微怔,不由得看了一眼霍元献。没想到这二皇子年纪尚轻,一开口的题目倒是关头。
再往下,江州数十位政务官,和邻近几地的郡太守列座下方。
杨子诀笑道:“这案子判得洁净利落。太守大人的威名,但是远在金陵都传遍了。”
而劈面,杨子诀的巡查团中,戴长玉、户部、御史台的随行官,以及相国最后保举的黄门侍郎朱成简,都一个不落的到席。
向上位者,恭敬的行了谒见之礼:“下官叩见二殿下。”
郡太守顿了顿:“少了一半。”
“少了多少?”
“本年稻米早熟,百姓上交粮食,比之前更早。”
最为首要的一次堂审终究开端了。
“哦?那另有甚么启事?”
杨子诀放下茶盏:“那就开端吧。”
“比往年只多很多。”
江州各地能不能今后次检查中明哲保身,又可否获得二皇子的信赖。此次当堂奏报,都会是一个关头。
霍元献拱手:“这是因为本年江州团体吃盐严峻。盐价从年初开端就一起上涨。像豫宁郡如许环境的郡县,到了七月集合换盐时,更是减轻了盐运承担。固然在早几个月前,已经在尽量增加盐产,但还是有顾所不及的时候。”
“不错。既然本地百姓是以粮换盐,那我们当然要先谈粮产。”杨子诀淡然的道。
杨子诀却打断他:“不,再早些。”
郡太守稳了稳神:“是。那下官就先来讲一说豫宁郡的农耕。豫宁郡以稻米为首要产出。因稻米是一年一熟,有周期性。以是每逢七月,第一波稻米成熟时,百姓纳粮充当盐税。官府再按照当年粮价,折合银两,去盐场调换盐砖。换回后,按照纳粮多少,将盐砖分派至各家各户。这是本地一贯的盐营体例。”
传讯官扯着嗓子道:“传豫宁郡太守上堂。”
未几久,一名中年文官便躬身入内。
“更早些。”杨子诀道。
郡太守低头,但语气虽惊稳定:“殿下请听下官解释。下官就是有一百个胆量,也不敢倾吞盐税,给百姓断盐啊!豫宁郡本年以粮换盐的过程,跟往年一样。官府的确遵循流程,去盐场换回了盐砖,也践约分派给百姓,只是……盐砖数量,有所减少。”
杨子诀沉吟半晌:“东扬州……当时应当还是叛王的治地。”
这位郡太守说来是在接到传召后,马不断蹄的解缆前去寻阳。但他脸上没有多少风尘仆仆,倒是严峻多于怠倦。
“那好,既然百姓都按期充足交了粮,你们为何断了盐砖供应?这些盐税银子都到那里去了?”杨子诀的声音流露着至上而下的威压。
却听杨子诀道:“从本年春耕开端提及。”
霍元献道:“海盐的完善,是启事。但只是此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