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西域都护府[第1页/共2页]
甘延寿端坐窗前,用羊毫沾水写在木桌上,一丝不苟地练习隶书,他气度沉雄,浓眉如山,一双深色的眼睛炯炯有神。
甘延寿的手悬桌面一尺之上,腰杆挺直,行笔间委宛有度,笔下的字剑气纵横。
甘延寿沉吟着绕着书桌走了一圈,对保护道,“将风雅城一人带入议事厅,侍从在府外待命。”
西域都护府地点地。
因为他沉稳的本性和官风,并且技艺超群,办事进退有度,深受大汉天子的赏识,被天子钦点派往西域,担负极其首要的西域都护都护一职。
府院右厢,一处书房。
他最喜好的兵器是两柄各重120斤的巨锤,摆布开弓,舞动起来,就连大象也会被吓得屁滚尿流。
……
……
从这一个侧面,见证了胡汉一家亲的敦睦场景,也申明西域都护府在本地的口碑是非常之好,没有仗势欺人以强凌弱。
……
但是,当他看向墙上挂着大汉天子亲笔写下的那一个“稳”字时,又果断了本身的设法,陛下对本身有知遇之恩。既便肝脑涂地,也要忠厚履行陛下的西域方略。
……
有一座土黄色的城池在白云间巍峨耸峙,这座城从表面上看,和别的西域城池并没有甚么两样。如果不是城头飘荡的汉字旗号,和城门口那些黑头发黑眼睛的汉人兵士。很难设想在阔别中原的西域的要地,会存在一个由汉人直接场控的都会。
乌垒城。
甘延寿出世王谢,是建国将门以后,小时候就天生神力,是名震天下的大汉第一力士和第一轻功妙手,能肩扛200斤的巨石箭步如飞,也能一拳轰断凉亭立柱。
北匈奴。
在他们昂扬的头顶上,吊挂着一块胡桃木制成的厚重匾额,上面有大汉天子亲笔题写的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距长安约6000里外。
自从北匈奴迁徙至康居国后,不循分的郅支单于一向小行动不竭,不过幸亏没有像之前一样动辄吞灭别的国度,为了求稳,甘延寿代表的西域都护府挑选了哑忍,除了派人密切监查北匈奴的动静以外,都护府并没有对北匈奴进一步敲打。
……
从城门沿着青石板大街一向往前走500米,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再右拐50米,走到路的绝顶,就能看到一座朴实浑厚的修建,固然简朴却不失厚重,仿佛一头引而不发的巨龙占有在这大漠当中。
放下笔,他看向墙面那一幅庞大的西域舆图,河道、雪山、大漠、绿洲,以及接管都护府庇护的三十六国,另有其他几个包含康居、大月氏等没有正式凭借大汉的西域国度都一一详细地备注此中。
某处戈壁绿洲。
偶然他也会在静夜里细想这个题目。
该来的毕竟来了。
这一字,简在帝心。
城中有本地的西域住民12000人,汉人军士2000人,因为是西域都护府的驻地,杰出的治安动员了经贸的生长,让这个本来只要1200人的西域小城人丁增加10倍,如雨后春笋,抖擞出了勃勃朝气。
成年后,固然前后担负过郎中、太守等首要的官职,可惜都是文官,他平生一向没有亲赴过疆场厮杀,让他豪杰无用武之地,令人感喟。
同时丝绸之路通畅无阻,东西方贸易如水一样源源不竭。
大门上的朱漆已然剥落,与之光鲜对比的是,门口摆布两列站立的玄甲将士,寂然无声,站立如松,目光锋利中透着一脸的豪气勃勃,好像初生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