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世民和始皇帝的反应【明天下午两点更新】[第1页/共2页]
想起昨日户部尚书呈上的奏折,国库空虚,连军饷都难以筹措。管仲相齐四十年,推行 "相地而衰征" 富国强兵,设 “轻重九府” 调控经济,乃至以 “衡山之谋” 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五六几次摩挲着这句话,面前闪现出常遇春与曹操剑拔弩张的模样。
当他掷地有声地宣布要重生姜子牙、管仲等六位贤才时,满朝哗然。
朱五六想起曹操剥削军饷中饱私囊的传闻,想起常遇春麾上马队因缺马而战力大减的窘境。
他轻抚过每本书的封皮。
话音未落,忽有金光自天涯乍现,三十六道吉祥彩云在宫阙上方回旋。
“姜子牙垂钓渭水而兴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李斯助嬴政横扫六国......”
次日早朝,朱五六度量六卷古籍踏入金銮殿,晨光照在他年青的面庞上,却透着与春秋不符的沉肃。
“秦之崛起,始于商鞅,成于李斯。”
目光扫过藏书阁满墙文籍,朱五六俄然想起幼时随父亲游历文庙的景象。
张良的《素书》被悄悄翻开,“”、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的规语跃入视线。
这些场景像毒蛇般缠绕着他,让他展转难眠。
当时的他站在先贤牌位前,听着父亲报告他们的丰功伟绩,心中尽是神驰。
“李斯能车裂嫪毐,诛灭吕不韦,朕倒要看看,他会如何对于这些放肆的武将。”
每念一个名字,他的眼神就愈发果断。
他俄然轻笑出声,笑声里带着几分自嘲,那笑声在空荡荡的藏书阁里回荡,惊起梁上甜睡的夜枭。
“朕的国库空虚,常遇春要的马队,曹操说的粮饷......”
他猛地将古籍合上,震得案头的砚台里墨汁飞溅,在宣纸上晕开一片乌黑,好似朝堂上那些权臣的心机。
殿别传来一声闷雷,仿佛天涯在为他的决定震颤。
“如此多的明臣竟被陛下重生, 大周必然畅旺千载。”
姜子牙抚须轻笑,将垂钓的直钩缓缓没入忘川。
仿佛已经瞥见姜子牙在沙盘前推演兵法,管仲在朝堂上清算财税,李斯执笔重订律法,张良与鬼谷子在屏风后暗害,而范蠡正穿越于贩子之间,为大周斥地新的财路。
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泛着奥秘的幽光,朱五六翻开时,仿佛有冷冽的目光从字句间穿透而来。
朱五六抽出《李斯谏逐客书》,烛火将 "太山不让泥土,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的字句映在他眼底。
朱五六记得史乘记录,张良运筹帷幄当中,决胜千里以外,以 “下邑之谋”奠定刘邦帝业,更在功成时激流勇退。
而李世民正对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感喟,听闻此事时打翻结案头茶盏:“朕若得姜子牙之韬略、张良之谋算,何必日日受魏征顺耳忠告?”
指尖划过 “管子” 二字时,朱五六的呼吸变得短促。
喜好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请大师保藏: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夜风卷着雪粒扑进窗棂,在案头凝成霜花。
最后一本《计然篇》在手中展开,范蠡助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称霸后,又化名陶朱公三散家财而富甲天下。
“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
月光穿透窗纸,映得帛书上的笔墨熠熠生辉:姜子牙七十二岁出山,帮手文王武王伐纣,以 “太公六韬” 定天下兵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