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深夜召见重臣[第2页/共3页]
早在门口等待的毛骧,快步走进密室,单膝跪地:
“免礼!”
“先生慢走!”
龙凤年间。
紫禁城,御书房内。
“标下在!”
前段时候,又呈现一个空印案,涉案官员上千人。
权势汹天。
这些重臣连续达到。
林澈的谈吐实在太胆小猖獗了。
“臣附议!”
毛骧再次跪地,“遵旨!”
“传朕的口谕,宣魏国公,韩国公,太史令刘伯温,左丞相胡惟庸,礼部尚书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
“此人想必是对陛下心生愤懑,见不得咱大明国运蒸蒸日上。”
“父皇乃是当明天子,九五之尊,他说拔除不就拔除,这有甚么难的?”
比来更是与淮西勋贵们勾连到一起。
“胡卿免礼,起来吧。”
朱元璋点点头,让刘和给徐达和李善长赐座。
“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
朱元璋细心考虑了一番,才传旨宣这些重臣觐见。
“如何到了此人嘴里,却成了危及江山社稷的弊政。”
胡惟庸点头低眉,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再说另一边。
徐达等人看后都大惊失容。
火苗被风吹动,将人影拉长,无形中增加了一丝可骇的氛围。
“莫非比父皇当年以布衣之身夺得天下还难吗?”
等五人各归其位,朱元璋简朴申明启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手指有节拍的敲打着案牍,脸上的神采阴晴不定。
朱元璋一双虎目死死盯着他们,更加剧了他们心中的惊骇。
在毛骧耳边私语了几句。
深夜召几位重臣觐见,朱元璋有两个目标。
“韩国公所言极是,陛下所制定的公田补助政策,乃是陛下与韩国公、魏国公、臣等一起商讨,定下的国策,岂容此人妄自非议。”
徐达上前一步,躬身作一长揖:
“奴婢遵旨”
一时候,御书房内一片沉寂。
隔壁。
寺人刘和轻抬脚,快速分开御书房。
朝廷比来出了很多事,让朱元璋对中书省很有微词。
目送林澈走出监舍,朱樉嘴里嘟囔着:
林澈看着一脸懵懂的朱樉缓缓起家,伸了一个懒腰。
他们中徐达、李善长和胡惟庸是这一政策的参与者。
“不知上位深夜召臣等前来,是否有告急要务?”
一是这些人大多是这一政策的亲历者,也是这一政策受益者,他想看看这些人的观点。
“臣附议!”
“来人!”
“等等,刘伯温现在沉痾在身,就算了。”
只要魏国公、大将军徐达站在那边,如有所思。
大学士、礼部尚书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也跪地奏道:
胡惟庸还在宁国担负主簿县令时,徐李二人已经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身边重臣。
这与大明中前期寺人擅权,节制朝纲,不成同日而语。
“真的想不通啊!”
“咳!咳!”
朱元璋接收历朝历代寺人擅权,扰乱朝纲,颠覆王朝的经历经验。
朱元璋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并不表示他不在乎。
“上位制定的公田补助官员俸禄的政策,让本朝官员没了后顾之忧,祛了贪腐之念,没有臣工不奖饰陛下贤明的。”
不过作为淮西个人的魁首,李善长在朝中仍然有着庞大的影响力。
“想通想明白了,明天给我讲,这是我给你安插的课后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