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峰回路转[第2页/共4页]
和武将们的同仇敌忾分歧,文臣们则大多主张停息第二次北伐,对内安抚百姓,疗摄生息,对外则以和谈和招降为主,武力震慑为辅。
于大明而言,能够稳一稳边关的局势,获得些喘气之机。朱元璋当过和尚,厥后插手红巾军改信过明教,深知信奉的感化。
朱棣说道:“禅师放心,我的五弟即将来百和堂当坐诊大夫,闲杂人等不敢来肇事的。”
归正这些和尚四周游走,起码有了和谈的架式,须知每一股权势都有主和派,这些人巴望安稳,能不兵戈就尽量先坐下谈一谈。
割痔疮是马三保人生难言之痛,因为主刀的是初学医术的五皇子朱橚,他连喊痛都不敢大声。
痛失爱将,洪武帝一夜之间鬓发白了一半,现在文臣武将辩论不休,主战派和主和派势同水火,主战派指责主和派脆弱怯懦,迷恋安闲繁华;主和派痛骂主战派贪功大进,不顾百姓民生。
但是另一方面,国库空虚,人丁急剧减少,良田变荒地,此时开端第二次北伐之征,是涸泽而渔,不顾苍存亡活,朱元璋是农夫出身,他太明白吃不饱肚子意味着甚么——为了一口饱饭,赤手空拳都敢造反。。
朱元璋的后宫美人三千,原配马皇后是结发伉俪,暮年跟从丈夫吃了很多苦头,身材受损,子息亏弱,毕生只生养了两个公主。
道衍禅师也觉得朱棣此行是为了姚妙仪女扮男装、替兄放逐之事,忙将后果结果解释一番:“……当年都怪贫僧带着继同云游四海,家中无人可依,才有了妙仪效仿花木兰之举,还请四皇子恕罪。”
在大堂前面坐诊的姚妙仪闻声了,感觉这个声音很熟谙,走出来一瞧,啊!这不是四皇子朱棣身边的小内侍马三保吗?之前在虎帐里,就是马三保服侍两位皇子起居平常,和姚妙仪非常熟悉。
“阿弥陀佛,贫僧定不辱任务。”道衍双手接过锦盒,“不知硕妃娘生前可提起故乡在那边?”
“洪武帝确切有经世之才,不拘一格。”道衍禅师面有敬佩之色,“现在大明和周边权势处于敌对状况,并无使者来往,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佛教寺庙昌隆,并不由宗教来往,对高僧礼遇有加。”
入夜,百和堂还挂着白灯笼,已经打烊关门了。姚妙仪、姚继同,另有道衍禅师在大堂里说话。
一夜北风过后,十里荷香垂垂消逝,到了三秋桂子的时候了。金陵城百姓收起了薄弱的夏衣,穿上夹衣。
洪武帝再三考虑,终究站在了主和派这边。
元朝大将王宝宝占有陕西,部下有四十万元军。
这么私密的事情都捅出来了,马三保由此能够必定,姚蜜斯就是之前的姚屠夫。
姚妙仪点头,“是啊,以是我给你拔牙治口疮,但是你的痔疮我没碰,都交给朱橚割的呀。”
朱棣单手一挥,“当年之事,五弟已经转述给我听了。姚大夫虽有冒名顶替、欺瞒之罪,不过她在疆场上救过近千人的性命,早已将功赎罪了。道衍禅师,我本日前来拜访,并非是发兵问罪。”
归正迟早有这一天,姚妙仪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四爷。”
朱棣恭身一拜,以示谢意,临别之时,朱棣再此拜谢,随后说道:“我有一事,要请姚大夫帮手,事毕以后会派人送她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