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重开恩科?李善长:龙椅上的人得换换了![第2页/共2页]
他的言下之意,李善长内心明白。
换天子?
胡惟庸一案,已经牵涉出很多属于淮西一派的官员。
这些环境,他天然是晓得的。
但是,换一换?
“我们无妨……”
朱元璋站起来走出大殿。
韩国公府中。
现在又多了一个宋隐,淮西一派的处境就有些不妙了。
但论起对掌控民气,他比宋隐差得太多。
当然,真正称得上淮西第一人的,还是李善长。
朱元璋曾经觉得,本身是一国之君,全部大明尽在他把握中。
朱元璋感觉,这是他上朝以来听到最为动听而又充满诚意的一句话。
群臣恭送朱元璋分开时,声音宏亮,并透着笑意。
见李善长感喟,蓝玉心下更慌了。
李善长话音未落,蓝玉紧悬的心才放了下来,他还觉得李善长想要谋逆。
“的确是要想体例应对了。”
此时,他跪也不是,走也不是。
但蓝玉为人傲岸,喜好出风头,在胡惟庸身后,淮西一派的很多人都以他为尊。
通过设立科举测验、提拔贤达、清算朝纲。
在大明贫困时,户部别提有多抠门了,偶然为了十万两银子,都能争得面红耳赤。
蓝玉如何能不焦急?
特别是永昌侯和蓝玉,另有韩国公李善长这几人,都对此事持架空态度。
朱元璋底子没把此事放心上。
在这之前,他只在宋隐身上,见过节制民气,操控人道的才气。
这也是朱元璋镇静的启事。
“朝堂如果停止大清算,我们淮西一脉岂不是更加艰巨?这宋隐也不是知名之辈,现在在北平闹得沸沸扬扬,并且皇上还非常偏袒他。”
唯恐李善长将那两个字说出来!
李善长点头感慨,他体味朱元璋脾气,更体味朱元璋的为人,却没推测,这一天那么快就来了。
这要如何做?
天子陛下要重开科考,推举贤能之士,大要上看起来包含百姓在内的统统人都很欢畅,但在淮西派系看来,却并不是甚么好兆头。
身为一国之君,必必要把握民气,如果连朝堂上百官都拿捏不住,谈何把握民气?
“现在各州府都缺人,这是停止科考的最好机遇!现在我大明繁华昌隆,必然会有更加光辉的将来!”
“时隔十五年,皇上又要脱手了。”
淮西将领中,职位比蓝玉高的人,也有很多,可那些人年纪偏大,没有一人能像蓝玉如许担得起重担。
完整就是不闻不问。
朱元璋环顾一圈,见百官对本身暴露佩服之意,顿时表情极其愉悦。
“就算由我们的人去带兵,都一定节制得住那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