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朱元璋的逆鳞[第2页/共2页]
“陛下贤明,臣没有贰言。”
?
这帐要查到甚么时候,并且成果甚么样也很难说。
是以几句话过后,见朱元璋还是死盯着杨幼文一言不发,只觉得力度还不敷,因而右手背在身后,打了个手势。
一个个如跳梁小丑普通,让朱元璋非常腻烦。
“陛下容禀,徐州这两年多收上来的粮食,并没有贪污、也没有滥用。”
为甚么全存在粮仓里,并且还查旧换新?干吗把贪污搞的这么费事,直接卖了换钱他不香吗。
或许这就是让朱元璋不悦的启事,那他们这些人,会不会被天子记恨,继而……
他们不晓得,早在胡惟庸出言要求朱元璋下旨时,就已经冒犯了他的大忌。
毕竟以杨幼文方才的自辩,他徐州所交的税粮数量是没错的,但天子派人查证的成果,却与之大相径庭。
而他们竟然跟着 胡惟庸,一同要求立即杀了杨幼文,这较着已经超出了一个臣子的职责范围。
也跟着胡惟庸站出来,向朱元璋谏言,应当立即措置这些人,不能让他们风险朝堂。
朱元璋难以设想,这杨幼文为何要顶着赃官的帽子,将这些粮食全都存起来,并且还吃力不奉迎的包管存粮质量,事情仿佛跟他的设想相去甚远。
赃官不解,清官难以苟同。
帝王之心,岂能让臣子猜透,如果那样,天子岂不是成了官员的傀儡。
谁也没有想到,方才还杀意四散的朱元璋,俄然就要遵循杨幼文的抵赖,开端详细查账。
有些人俄然灵光一闪,感觉朱元璋这么搞,会不会是想放过杨幼文,毕竟朱元璋手上的数据是钦差查来的,现在钦差和杨幼文各执一词。
“杨知府不是说,他所交纳的税粮数量没错吗,那就让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
朱元璋听到杨幼文的话,更是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
待满朝文武,全都禁声以后,朱元璋才收起凌厉的杀意缓缓开口。
胡惟庸看似建议,实则已有越俎代庖之嫌,在朱元璋内心胡惟庸这是超出他来做决定,到底谁是天子。
贪污这类题目固然严峻,但却不及皇家严肃和权力,更让朱元璋正视。特别是胡惟庸这等对权力极其贪婪之辈,更让朱元璋警戒。
这些人主张立即撤除徐州的统统害群之马,宁杀错不放过,决不能让一人幸运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