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收税之说[第2页/共2页]
朱松微微一笑:“皇上,臣是朱家子孙,这大明江山对于其他文臣武将来讲是江山社稷,但对于臣来讲是自家的一份家业!”
“其他的那些官员们,特别是朝里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几近占了一大半那些官员,没有一个提及此事,唯有他提了这事,但如果要没记错的话,他应当是姓杨,仿佛叫杨士奇。”
这文如果搞得好也就罢了,大不了算是担当他阿谁不成器的爹,可这小子在武方面也很有天赋,朱棣听了朱松的话以后也给朱瞻基配了一个锻练武的徒弟,那锻练武的徒弟对朱瞻基也是赞不断口,说太孙天赋过人,悟性极高。
文官大臣们最在乎就是本身的名声,爱钱都要排在第二位,他们要养本身的名声,珍惜本身的羽翼,那为故乡造福,这无疑是建立本身名声,最好也是最快速的一种体例。
朱松听到这一震,杨士奇啊,三杨之一啊,这但是历经四朝的老臣、重臣,三杨当中的西杨。
“今后的事那就今后再说,新朝初立,国库实在没多少银子,你也晓得,我们俩啊是亲兄弟,朕也不瞒你,既然你说这是我们朱家的家业,你要和朕一起保卫这家业,朕现在还真有一个活要交给你。”
以是朱棣筹算再看看,在他看来这不是儿子和儿子之间的相争,这是儿子和孙子之间的相争。
但是这朱松的话也很有事理呀,朱瞻基此时方才四岁,据教他的先生说此子聪明过人,年仅四岁,便能背诵古诗,习文断字,乃至本身还像模像样的做了一手小词。
“臣会一向对陛下虔诚,之所觉得太子说好话,是因为太子的确有监国的这个才气,若今后太子犯了大错,皇上若还想让其他皇子做储君的话臣也支撑!”
“建文盐税不是充公上来吗?不但如此还减免了南边数省的赋税,却在其他的处所加了税,现在呀,朝廷不但是盐税收不上来,这北方的百姓在遭剥削,本年能活下去的人,恐怕也就未几了。”
这设法啊,倒是不难猜,只是这大明建国以来,就没有皇上御驾亲征的事儿,这没有先例,上面的事情也就不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