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化解[第3页/共4页]
入住不久。
夏白轻啜一口热汤。
吴伯宗虽贵为状元,不过十几年便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
他深知朱标并非真的恶感百官行膜拜之礼,而是因为本日参与阅卷的官员多是才调横溢之人,朱标一贯正视他们,是以特地提及此事,以示亲和与敬意。
“科举的名次仅是此次测验的结局,并非我们将来宦途的写照,南边过于重视大要了。”
他虽想挽留,却不敢多言。
“像黄子澄他们这般对状元之位垂涎欲滴,却连实在设法都不敢透露,任由这些人自我吹嘘,那才是真正的耻辱。”
“要不是当年甘居第二,我也一定会落得这般地步。”
此番科考,朱元璋极其正视,特命朱标为主考官,李善长为副主考,又从六部抽调官员一同阅卷。
郭翀诘问道:“此人究竟说了甚么?”
“北方虽在文学上不及南边,但志向莫非就低了吗?”
解敏鹄立原地,深思很久,见夏白走向弊端的方向,问:“夏贤弟,你要往那边?北方会馆不在这边。”
反倒躲过了几场朝局动乱,现在安稳升迁,深得殿下赏识。
未几时,身穿浅显衣衫的朱标步入殿内。他面庞端方,脸庞稍显清癯,嘴角挂着暖和笑意。
但他做得还不敷,天下对他的希冀远超他当时所为。
……
“考场上的胜负能够忽视,可志向岂能让这帮人肆意妄为?何况,我辈今后一定就减色于他们。”
“他们觉得在城中招摇过市,便可博得世人恭敬,还能借此增加几分浮名,却不知过分张扬只会让人感觉难以把握,终究只会弄巧成拙。”
“传闻此人比你当年还要张狂,说出的话连我都感觉非常惊奇。”
文华殿里,郭翀与吴公达并肩而坐,二人皆是洪武四年进士,郭翀高中榜眼,吴公达摘得探花。
夏白刚走出贡院,解敏便赶上来:“夏兄弟,你方才真是打动。”
但是,夏白的这番谈吐,并未引发太多人的正视,因为宋元两朝的*,南北之间早已构成了难以弥合的鸿沟。
非一时半刻能够化解。
茶水饮尽。
现在,郭为户部侍郎,吴任吏部侍郎,此次亦是朱标亲身召来,参与此次科考阅卷。
此次被调集来阅卷的官员,都在朝廷任职多年,岂会不明此中的端方?
考生们大多才情敏捷。
昔日,我对秦淮钟情,偶尔阔别故乡,往梅根嫖妓历,数度狂歌漫舞。
“在这片陈腐看法的地盘上,天下上高低下都已烂到根了。”
他便目睹很多招考者进入四周的歌舞场合。
“殿下此次受命为科考主审,身为我辈直部属属,理应如此。”
他呆呆地看着夏白渐行渐远的身影,未再言语。
见到世人不觉得意的态度,夏白微微蹙眉,不再多言,背起行囊分开了贡院。
固然大明大要上拔除了旧制,但实际上书面与实际之间仍有差异,若过于信赖前者,只会自陷窘境。
只会让人在腐朽肮脏的环境中更加麻痹冷酷,也更显残暴无情,终究还是在洋枪火炮的逼迫下才被迫窜改。
郭翀点头感喟,心中犹有憾意。
完整沦亡!
当下北方尚在混乱之际,但待北方规复活产,且北方的庞大资本得以开辟后。
吴公达感慨道:“子翔兄,我辈科举之时,你会试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