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和全体国民捆绑利益【求全定】[第4页/共4页]
至于其他的持续摈除蒙古残存,以及下西洋,开辟辽阳海东等蛮荒之地等等,都是不属于硬性的国策,能够相机行动。
朱瀚的一通长篇大论,让老哥朱元璋和李善长刘伯温等朝廷大臣们堕入了深思和惊奇。
“几千万百姓的事,百万雄师的衣食住行,这么多的事,若事无大小,都让我们来亲身措置,就算累死,也绝对是没法措置妥当。”
百姓们老是感觉朝廷的大官都是清官,处所上吏员多都是难缠的贪腐之徒。
处所上的吏员常常都几代人传承,并且他们不需求像朝廷的流官一样有任期和调离的限定,再加上他们相互之间联婚结拜,这就形成了铁打的吏员,流水的官。
朱瀚微微一点头,“这国策制定的实在是太好了,能够说是详细到,每一个县令只需求遵循朝廷的公文去履行就好!”
这个建议是朱瀚力劝老哥朱元璋才定下来的。
因为这些大贩子和工厂主,他们很多人都接收了朱瀚搞出来的新型工艺技术,逐步有了本钱抽芽的趋势。
朱瀚把本身的设法说出来以后,老哥朱元璋顿时冲动的拍掌较好。
对于这个说法,朱瀚可并不料外。
第二个国策,便是要在全天下鼓吹大明的教养,朱瀚制定的儒家新学作为独一的科举内容通行天下,顺带再把处所基层的官吏归入朝廷的同一考核。
并且大明建国之初,还因循了历代封建王朝在官员轨制上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大大小小的朝天衙门当中存在大量的胥吏!
能够想见明朝初年的官员俸禄是多么的低。
“官员俸禄,民脂民膏,拿了朝廷的俸禄,他们当然要多干些活,让他们吃闲饭,那但是对不起天下百姓!”老哥朱元璋当真的说道。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并且这小我口是还没有算上陈友谅占有的西南地区。
本日内阁朝会,根基基调就是对于前五年的必定,然后对于后五年打算的安插。
李善长和刘伯温立即如同小门生普通恭敬的向朱瀚扣问。
以是在朱瀚看来在凤阳故乡,修建水利水沟可比修建中都皇陵首要的多。
大明天子朱元璋对朱瀚提出的这个建议做出了如此必定,李善长、刘伯温、朱升、施耐庵等人天然也是不会有任何的异义。
“与其如许还不如把朝廷的银子都拿出来一些,给这些官员们进步俸禄,同时在扩招一些官员!”
“进步俸禄?”
朱元璋一听这话立即瞪大了双眼,猎奇的诘问起来。
朱元璋一边说的,心中一边不断记起,当年元朝的基层官吏在催收税赋的时候,把本身老爹老娘给逼得家破人亡的场景。
“七五,你说说,这是有甚么设法?”老哥朱元璋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