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兄弟不睦[第2页/共2页]
不一会的工夫,方才还人满为患的宫殿便人去楼空,除却朱元璋和蓝玉这对君臣以外,便只剩下了那如同鬼怪的老寺人。
对于整天跟从在朱元璋身边服侍的陪侍寺人而言,凉国公蓝玉的问候语再平常不过,但本日他们倒是从其凝重的神采以及如惊雷般的声音中发觉到了一丝悲忿。
只是他千万没有推测,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他的孙儿辈还发作了"内哄"?
只是在小内侍整齐齐截的施礼声中,却有很多人发觉到了蓝玉身上溢于言表的戾气,旋即下认识屏住了呼吸。
吱呀。
这位军功显赫的凉国公,仿佛是怀着怨气而来!
次日凌晨。
而就在此时,清幽的乾清宫外蓦地传来了一阵短促的脚步声,接踵而至的禀报声不但将朱元璋混乱的思路刹时拉回到了实际当中,也让乾清宫内本就冷凝的氛围愈发诡异。
本来归属于"宰相"的高贵权力被均匀分派于六部,中心集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于允熥那孩子在东宫的境遇,估计很快便会有答案了。
言罢,偌大的乾清宫鸦雀无声,就连情感有些激昂的凉国公蓝玉也是冷静的低下了头,不再多发一语。
想到这里,洪武大帝的心中便是一紧,也顾不上持续措置面前的政务,干脆斜靠在身后的龙椅,微微眯起眼睛,冷静谛视着朱红色的宫门。
"回禀陛下!"及至殿门封闭,不待上首的朱元璋催促,蓝玉便一个头磕在地上,双眼通红的悲戚道:"允熥自幼丧母,孤苦伶仃,日积月累之下,其脾气愈发孤介胆怯。"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朱元璋如果惩办太子妃吕氏,实在也相称于再打本身的脸。
啪!
自洪武十三年,位列百官之首的左相胡惟庸以谋反的罪名,被朱元璋命令正法以后,在汗青长河中存在了千余年之久的"宰相"轨制便宣布结束。
奏本落地的声声响起,洪武大帝蓦地于案牍后起家,乌黑的脸庞上充满着粉饰不住的惊骇。
但就是如许一名能够将存亡都置之度外的建国勋贵,现在倒是一副暮气沉沉的模样,这此中必定产生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变故。
不知过了多久,乾清宫厚重的殿门被小内侍们缓缓推开,身材魁伟的凉国公蓝玉如平常普通,举头迈入大殿。
那吕氏为人虽是刻薄,明里暗里苛待允熥,但毕竟是朱元璋亲手为太子朱标册立的继妃,又是皇宗子朱允炆的生母,职位非同平常。
淡薄的晨雾尚且覆盖在巍峨的紫禁城上方,近乎于彻夜未眠的洪武大帝已然从床榻上起家,端坐于乾清宫的案牍后措置政务。
"呈上来。"舔了舔有些干与的嘴唇,朱元璋便表示身边如同鬼怪的老寺人接过奏本。
固然接过奏本的行动非常孔殷,但朱元璋却迟迟没有将其翻开,神采显得非常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