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东林君子[第1页/共2页]
但现在,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后的文渊阁内,氛围倒是非常凝重,两位身着绯袍的阁臣相对而坐,迟迟不发一语,于角落处服侍的宫娥内侍也是屏气凝神,不敢收回半点声音。
他们本觉得,新帝继位不久,面对着朝中御史言官如雪花般的奏本,定会焦头烂额。
"天子也专门下旨夺情了.."言罢,韩爌便将手中一封尚且残存着些许笔墨味道的奏本递到刘一璟面前。
这是宫中方才送返来的奏本,天子采纳了辽东巡抚周永春上书要求回籍葬亲守孝的折子。
更要紧的是,新任的御马监掌印魏忠贤在略微熟谙了几天过后,便是马不断蹄的去了豹房,昔日武宗天子纵情声色之场合。
固然他们东林官员整天自夸为君子,但人活活着,岂能没有私心。
他们乃至连继任的人选都已是提早选好,筹办在周永春去官以后,将右佥都御史袁应泰推上辽东巡抚的位置。
"这倒是,"听得此话,韩爌尽是褶皱的脸上终是出现了些许认同之色,但很快又孔殷出声:"可周永春那边如何说.."
至于驻扎在皇城中的"天子亲军"腾骧四卫虽是由御马监直接调遣,但因为各种百般的启事,也是疏于练习,废弛多年,毫无战力可言。
现现在,充当宫中禁军的"腾骧四卫"便驻扎于西苑的豹房。
至于天子在浅邸时的陪侍寺人则是被天子赐名为"魏忠贤",升任御马监掌印,提督宫中禁军。
现在的内阁首辅方从哲独相七年,任内导致辽东重镇沦陷,女真坐大,实在愧对天子的信赖。
为了能够"众正盈朝",朝中近些光阴关于起复叶向高的奏本可谓是层出不穷。
许是感觉如此还不敷以令韩爌放下"戒心",刘一璟又不动声色的低语道:"腾骧四卫名存实亡多年,天子或许过了新奇感,便会知难而退了。"
自土木堡之战过后,如日中天的五军都督府便是逐步退出了汗青舞台,大明军权也被收归兵部。
天子这是想要重掌兵权呐。
现现在,朝中御史言官"旧事重提",其背后天然是他们东林党从中推波助澜。
"季晦兄所言甚是,叶阁老年龄已高,还是在家中保养天年为好。"瞬息间,韩爌便是听懂了刘一璟的言外之意,赶快点头称是。
宫中几日前便传来动静,先帝的司礼监秉笔寺人王安并没有遵还是例回籍终老,而是更进一步,升任司礼监掌印,持续留在天子身边服侍。
可谁能推测,近些光阴一向"从谏如流"的天子恰幸亏此事上表示了截然分歧的态度。
相互对视过后,刘一璟及韩爌均是冷静点头。
再加上周永春本人也主动上书要求回籍守孝,从未见地过此等阵仗的天子定会顺水推舟的同意。
"虞臣兄,稍安勿躁.."见到面前的多大哥友还是如年青时那般暴躁,一样官拜东阁大学士的刘一璟便是无法的摇了点头,挥手屏退角落处的宫娥内侍以后,方才不置可否的说道:"天子幼龄即位,宫中又有宵小作怪,天子想多些安然感,也在道理当中。"
究其底子,倒也有理可循。
因为先帝驾崩不久,各个署衙的官员们倒是不好喝酒作乐,以免被朝中传闻奏事的言官弹劾。
闻声,始终不辨喜怒的刘一璟也是轻叹了一口气,略有些怠倦的揉了揉太阳穴,脸上出现了些许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