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我有太祖朱元璋托梦[第1页/共2页]
“此是军国重事群情之处,未得陛下答应,又非监国惯例。太子如何来了乾清宫?”
这时倒是没人感觉朱慈烺如此年幼,会拿着太祖的名头蒙骗别人了。
太祖!
只见朱慈烺回身定定盯着群情纷繁的群臣,道:“诸君身为国之重臣,世代身受皇恩。父皇问策群臣,却无一人可觉得父皇解忧。我身为大明太子,国之储君。如此国之大事,有何群情不得?”
对上朱慈烺刚毅泛着血丝的目光,想起太祖所托之梦。朱由检踉跄一步后退,闭上了眼,竟是不堪看向朱慈烺刚毅的目光。
一时候,殿上喧闹,众臣战战。
如刘宗周如许的大儒当然会坚信子不语怪力神。但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心中有鬼的朝臣,赶上如许神鬼之说的时候,自但是然就将心中惊骇无线放大。
但周延儒头上顶了个太子太师的名头,更是不甚客气:“剿寇天然是要务。但与太子而言就不是了。何况剿寇需集结各省兵马,会聚进剿,更是糜费更重。辽东事与剿寇之事并∠,行于朝廷何其重担,如此之事还应缓缓考虑。至于税赋之策奶国之基石,一举一动千万人干系,不宜在此狼籍之时行事,臣忝为太子太师,请殿下三思!”
崇祯面沉似水,乾清宫中更是罕见地起了暗里群情之声。
明太祖,这三个字的力量太强大了。
殿上分外温馨。
“太子不当是在后宫保养身材,学习功课吗?如何到了乾清宫里来了?”
见此,朱慈烺心下微酸,快步畴昔搀扶,却见朱由检狠狠挥手,不让朱慈烺抚着,沉默前行,一言不发。
太子大病之事有了解释,紧随而来的,就是一股莫名誉力下的惊骇。
朱慈烺颤颤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回想起了那番可骇的影象:“儿臣梦见两年后,反贼攻城陷地中原尽陷,京师城墙之上无一人死守;梦见三年后,鞑子的铁骑打进关内;九州以内,已经没有了大明的臣子;儿臣梦见了满清鞑子一手拿着屠刀,一手拿着剃刀,大明百姓大家衣冠丧尽,左衽披发,留头不留发,屠城不计数。儿臣梦见,朝臣还是在辩论,还是在投敌。卫国之士战死疆场,留命之徒尽皆轻易。太祖站在我面前,列祖列宗冷目相对。值此情境,身为大明皇室,父皇……儿臣怎能再安居深宫?这万里之大明,战卒可降,武将可降,文臣可降,就连世受皇恩的勋贵也可降,连天家家奴的寺人也可降。但儿臣为大明皇室,国之储君,再退一步便是鬼域之路了啊!父皇,如此危局。儿臣身为父皇的儿子,身为大明的储君。此时不奋发作为,为君父解忧,为天下平乱。莫非……真要比及梦中一幕幕,重现吗?”
林欲楫试图委宛地绕开话题,给朱慈烺找台阶下。
只见朱慈烺在最前线,首辅周延儒前边拜下,朗声道:“父皇。儿臣觉得,辽东之事固然腐败,但建奴力已尽,而山海雄关犹在。辽东之事再如何腐败,临时也仅此罢了。现在之务,应在革军制,练新兵。剿内寇,复边军余力。特别应择忠敏之人,新开税赋之策。”
……
强大到这些饱读诗书,晓得史略的朝臣俊才们一想到太祖时官员们的境遇,就无不是心中战战。
崇祯听着,缓缓皱眉,见了来人,终归脸上多了一点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