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再度发招[第2页/共2页]
陈皋文闻言,心中微微一松,缓缓笑出声来,道:“王翁贤明。我辈人臣,自当为君父解忧才事。来王翁府上前,小人便曾算过。只需王文清算户部,裁汰庸碌之吏,简拔可用之才,再挪黄河水工之费,舍河南俸禄,便可凑出银钱五十万两。如此一策,想来充足陛下宽解了。”
这些人专业程度充足,任何实务都离不开他们。百年秉承下来,端得是根底深厚,延绵京华,权势惊人。
这,便是户部侍郎王正志的府邸了。
随后,原器神采收敛,又问道:“账房的人都收了,秦侠无人帮衬,绝无解开账册之法了。不过如此想要清算秦侠恐怕还是不易。”
“大司农么……”王正志眯着眼睛,脑海中无数画面闪过。
明末的政治生态是非常庞大的。作为一个户部白叟,王正志对此感到极深。户部尚书是帝国政治版图上最顶峰的那一拨人。但论起政治生命,却脆弱非常。李侍问勤恳数年,供应军需艰苦刻苦,没有功绩也有苦劳。但是,一旦天子不满,还是被撤职拿问,毫无顾忌便是明证。反倒是王正志作为户部帮手,督饷西路雄师,职位更稳。
作为帮手,面对一个克意进取的正职带领,王正志比来过得是比较憋屈的。大老板决定克意进取,作为老二当然就得收敛锋芒,伏低做小。这对于一个方才憋走了一个李侍问,还没放松多久的老二而言,表情实在是太不美好了。
“严璐那边,我已经遣人畴昔通传了。打今个儿起,廓清坊的秦府想要买一粒粮米,跑断了腿也别想在附近买到!门前街面上的安好,更是一分都别求!”
看到陈皋文重视过来,王正志干脆丢下书卷,看着陈皋文道:“哦?是陈管勾。怠慢了,某刚才品读古卷,一时有些失神。”
一旁的管家轻手重脚地唤来了侍女备好了清泉茶叶,歉意地表示着陈皋文坐下。
再往下,撇开那些专业程度不敷,职位又不高的郎中主事,户部的真正底子反而是世袭罔替,子孙担当的胥吏。
孔田顿时笑着点头。
“唔。”王正志不成置否地应了一声,心中微微有些对劲,作为老二,好处也不是没有。
……
“想不到陈管勾也是一个知雅识相之人。哈哈,恰好,这武夷大红袍能够一同共赏。”王正志笑着,与陈皋文对坐到了书房的客堂上。
这帮子胥吏,此次可真是让开了诺大的好处!
朱慈烺掀了桌子,找了背景傅淑训,发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