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第1页/共2页]
很对劲,第一本书均订就过万了,在我看来根基算一本封神!
最后再次感谢大师的支撑,祝大师除夕欢愉!
实在到1047章的《环球摆设》已经是完本了,前面写第二个穿越者算是番外篇。
早在本书更新第一卷的时候就说过,我写小说主如果为了学习,更深切的体味这段汗青。
在我眼里,崇祯天子是汉人王朝最后的脊梁,他完美的解释了大明的君王死社稷,而黑他的人,不过像黑岳飞、戚继光、郑胜利那样。
在我看来,这是对读者的不负任务,懂的人看了只是笑一笑,但如果让那些十几岁的年青人看了呢?第一印象就是这些都是“能人”!
那我能够奉告你,我书中的崇祯,不管是脾气还是办事,都是有史料可查的。
这本书完本的不算仓猝,对我来讲没有烂尾,该写的都写了,配角写到一百多岁,再今后出于考核启事就不能写了。
而那些喷崇祯的,有几个能拿出史料左证的?
不然直接南明残局,甚么都迟了!啥大事也赶不上,只能一起跑跑跑!
本书的成绩我很对劲,记得上架时首订是1400,上架半年均订过万了,停止完本均订12332,单章最高订阅30318。
纯粹是扯淡,拿别史误人后辈!
我很看不惯有些小说或影视中乱花别史,比如朱元璋杀徐达、方孝孺被诛十族,魏公公为国为民.......
连顺治、康熙、乾隆三个满清天子都对崇祯中肯的点评过,非帝之罪也。
厥后我才想明白,期间变了,洗魏公公,洗李鸿章,洗慈禧,洗满清,现在是甚么人都能洗!
康熙曾说:“有明天下,皆坏于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愍帝(崇祯)即位,何尝不励精图治,而所值局势,无可如何,明之亡,非愍帝之咎也。
史界支流观点是“崇祯因国势微小,不能挽救倾危。”
新书《煌明》,大抵月尾首发,到时候我会发个新书鼓吹的章节的。
主如果想配角先发育两年。(配角军户起步,坐标南直隶扬州府)
朕幼年时,曾见故明耆旧甚多,知明末事最切,别史所载,俱不敷信,愍帝(崇祯)不该与亡国之君同论。”
某些人受雇与反华权势,他们要摧毁的不是这些汗青人物,而是这些汗青人物背后所凝集的强大的文明认同、民族认识和抗争精力!
本书中写的大多数剧情,都是有汗青事件参考的,连李廷表、杨其礼这些副角名字,也是取用了明末抗清义士的名字,多是天武一系的功臣......
前面海内部分掉了很多均订,最高时的均订大抵一万四千多吧。
总的来讲,大明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明,以及全部十七世纪的中外汗青生长,本书都写了。
......
我当时就懵了,搞不明白谁把魏公公吹的这么神,写小说都不看史料的吗?
为甚么还要写崇祯年间呢?
书中有些战役的景象,两边的计谋战术,特别是外洋篇的,我也是参照了汗青上的某些闻名战役,并非胡编乱造。
完本了,一身轻松!
我问他为甚么,他说有魏公公帮手。
期间因小我启事,2021年根基没甚么更新,在这里向大师说声抱愧。
总而言之,为泛博读者建立支流的汗青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