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批阅奏疏(求收藏)[第2页/共3页]
不止是他,就连王承恩等几个值班的寺人都没想到,一个虚岁仅八岁的孩子就带有君王之威,竟然能说出如许的狠话来。
朱慈烺看了批红,崇祯下诏发三千五百金施助山西、河南南阳,并免山西被灾州县新、旧二饷。
但是,崇祯却笑了笑,道:“皇儿,你小小年纪能有此见地,已然不凡,可你所说的这两点,确切难办。
至于亡国后砍杀女儿的事情,朱慈烺表示了解,在那些风俗了劫掠的流寇攻陷皇宫后,会如何去对待一个公主,不消说大师都晓得成果。
闻言,朱慈烺忍不住想要翻白眼,心道:“你得了吧,你再折腾下去大师都得完犊子。”
崇祯一愣,沉吟了一会儿,道:“有本身成熟的思惟,独立有效的处理题目,学会忍耐和接受痛苦,如许才算长大。”
看到崇祯附和,朱慈烺又接着说:“皇儿以为,国库要想增加财赋,应当开源,如鼓励经商,收取商税,但不能做杀鸡取卵之事,可按照贩子的红利环境,制定呼应的税制,不得随便的增派等。”
别的是否能够考虑恰当的进步一下贩子的职位,答应贩子捐爵之类,也可增加国库的财赋支出。
至于你说的发行纸币,我朝太祖也曾发行过大明宝钞,可那东西贬值的极快,搞的民怨沸腾,终究在正德一朝废除。
“父皇陛下,孩儿已然长大了。”朱慈烺当真道,他在争夺。
他当然不敢说出来,不但没说,反而在内心深处另有些小震惊。
说道这里,朱慈烺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崇祯,又接着说道:“朝廷还能够要发行纸币和大钱,增加通货。”
朱慈烺说道:“皇儿看了这几份奏疏,其本源实在就是缺钱。”
明朝没有折子,奏折开端于清朝顺治年间。
就像崇祯四年的时候,陕西饥荒,崇祯调派御史吴甡带十万金赈灾。
朱慈烺见崇祯有些对付的点头,兴趣不大,无法的持续道:“我大明幅源广扩,但对于灾害总的来讲不过就有四种,一是涝;二是旱;三是天灾;四是天灾。
当朱慈烺将四个‘杀’字说完,乾清宫一片温馨,落针可闻。
崇祯对朱慈烺的答复很不测,心道,朕这个太子还真是个七窍小巧心,这么小就晓得有孝心。
说是批阅奏疏,实在也就过个目罢了,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父皇陛下,皇儿对此有一些粗浅的建议,纸币这东西可不能烂发行,发行多少需求以一些什物为按照,比如黄金,如果发行过量,国度就回收不了,纸币才会贬值。”
如许也导致了明朝刘瑾、魏忠贤等寺人擅权的事情产生,天子如果懒,甚么都不看,事情天然就交给了秉笔寺人和掌印寺人去做,朱笔、玉玺在手,也算无穷靠近皇权了。
最起码崇祯没有砍死他的三个儿子,这就证明他并非丧芥蒂狂之人。
成果到了处所,被一层层的剥削,真正用在赈灾上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难怪明朝实施票拟轨制,让内阁去措置,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天下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天子唆使之前,由内阁大学士“用小票墨书”,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劈面,以供天子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