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 抉择(求收藏!)[第2页/共2页]
“哎——”史可法长叹了口气,他本质上算不得东林党人,倒是东林党元老左光斗的弟子。他对东林党人的顾虑感同身受:万一胜利登基的朱由桦果然翻起旧账,东林君子必广受连累,本身虽非东林党人,与复社干系也不深,福藩如果继位,说不定就会影响到本身的宦途。本身说不准也会跟着东林党人一起不利。
“道邻,当断不竭,必受其乱啊!”钱谦益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
当初为了禁止朱常洵担当大统,东林诸人能够说是不吝血本,与神宗天子、郑贵妃(朱常洵生母)展开了一场狠恶的“国本之争”。神宗为此措置了三百多名官员,近一半遭夺职乃至放逐。最后神宗乃至以“怠政”停止抗议,但还是无济于事。东林君子矢志不渝,仰仗慷慨赴难的勇气,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潞藩常淓亦是太祖子孙,其聪明有德,素有贤名,道邻可顺势立其为君,以安天下,以定民气!”
但是诸位东林君子的挑选却让他预感到,此次“选嗣”如果搞得不好,必将导致一场庞大的政治风波!
东林君子们“倒福”的气势甚嚣尘上,咄咄逼人,这让有些柔嫩寡断的史可法非常举棋不定。
史可法沉吟半晌火线道:“门生觉得择贤亦非不成。只是伦序有常,舍长立贤尤恐民气不平。民气不平,就会生变,此国难之际,朝纲狼籍,则贻害无穷!门生心中实在难以决定……”
福藩伦序当立,然其荒、淫昏庸,不堪培养,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这类预感源自“选嗣”背后埋没着的玄机——东林君子与福藩的过节,切当地说,是前辈东林与老福王朱常洵的旧怨难明,这才是题目的本源。
这是一场长达十五年的拉锯战,神宗天子终究还是屈就了,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封宗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洵同时被册封为福王。
站在十字路口的史可法,平生第一次感到本身负担重担却又如此无助。面前就像是有一张巨网,一张令人无所适从又难以逃脱的巨网。
即便本身无所谓,以东林、复社在留都高低的影响力,如果立福藩继统,只怕他们也绝难同意。
钱谦益说完后,接下来便是高鸿图,吕大器,前后交攻,众口一词,劝史可法早下决计,速迎潞藩至南京,告天继位!
如果行动恰当,朝廷也许能保住江南半壁,本身也可名看重史。倘若行动不当,丢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说,只怕便是遗臭万年的了局了!
“不但如此,另有酗酒!不知书!干预有司!”侯方域也不甘逞强,点头晃脑的道。
山川轮番转,朱常洵固然死了,但新福王朱由桦是否会“反攻倒算”,东林党民气里没底。与其拿本身的政治前程乃至身家性命冒险,不如干脆将福王父子获咎到底!
“容门生再想想,再想想……”史可法却只是沉吟,负手盘桓,一时下不了决计。
福藩和潞藩谁贤谁愚并不首要,这一点史可法很清楚,他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号令天下的旗号,一个反面君子们争权的傀儡,非论立谁为君,首要的是不会毛病他们把握手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