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明枭相 > 第91章 翰林院交锋(一)

第91章 翰林院交锋(一)[第3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终究踏入值房的,只要严世蕃、左副都御史鄢懋卿、左工部侍郎董份、左兵部右侍郎魏谦吉、南京刑部右侍郎何迁、右副都御史董威、佥都御史张雨、应天府尹孟淮、南京光禄卿胡植、南京光禄少卿白启常十人。

陈洪竟然告诉过爹?本身老爹明晓得这场审议,清流和司礼监会向严党发难,他竟然还是闭门不出?莫非人老了胡涂了,连命都不想要了?

“很好。”严世蕃用牙缝挤出这两个字,然后直指着陆经身后的于可远,“此人呢?此人应当不是甚么官员吧?他凭甚么坐在这?莫非说,要在这里重修《永乐大典》?”

这是极不尊敬的做法,严世蕃等人神采当下就很丢脸,并且这类坐法,直接将严党成员围在中心,像是要酷刑审判一样,更使他们不能接管。

陈洪嘴角勾起一丝笑,“没见严阁老。”

黄锦一口气说完这番话,很多双目光开端碰撞打量了。

黄锦出来打圆场了,“甚么杀人不杀人的,严大人严峻了,陈公公在皇上手底下办差,最是草率不得,将端方看得重些,严大人也该谅解不是?至于谁有错没错,公道安闲民气,更在皇上内心,我们身为臣子的,只需实心办事,便不会有错。”

这话一出,那四个官员面如死灰。

固然翰林院并非发源于明朝,其轨制却在明朝获得了完美。凡是但愿入仕并有所作为的读书人,翰林院便是他们的入门应战,也是完成鲤鱼跳龙门的关头。

袁孝哀笑了笑,“袁公还是如许识大抵。”

工部设尚书一人,摆布侍郎、摆布侍中各一名。建文年间,曾改尚书为正一品,侍中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成祖朱棣继位后规复古制。自此明朝六部便相沿一尚书两侍郎的规制,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

石迁帮衬着道:“不止大人们迷惑,连咱家也不懂陈公公的安排呢。”

没有严嵩的严党,就形同没有梁子的宫殿,经不住风吹草动,一碰便塌。

翰林院普通有两种人,一种是刚进入朝廷便被送进翰林院的,这类人将来根基都能飞黄腾达。但另一种人,是从处所或者其他部衙调过来的翰林,他们一旦进了翰林院,这平生根基就要老死在这里了,这些都是不受待见又没有背景,乃至获咎朝中权贵的。

并且庶吉人都有朝中老臣卖力带路讲授,即便是在最后的测验中通不过,也能到处所混个不错的官职。

锋芒直指于可远,这是世人都没想到的,连于可远心脏都跟着砰砰跳起来了。

此时,一群大学士、侍郎、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和国子监祭酒围着数叠被破掉蜡封的考卷指指导点,群情了好些时候。当然,阅览的重点还是于可远的那两篇股文。

幸亏黄锦帮于可远得救了。

陈洪眯着眼笑,“还不是因为局势告急,牵涉到六部,在内阁审议不当。咱家已经在西苑禁门安排人守住,除了内阁阁员,其他官员一概不准进入……咱家想问一问严大人,你们是如何出去的?”

陈洪阴阴地笑着,“都是老狐狸啊,甭管他们了,高大人来就行。”

于可远点头。

鄢懋卿不敢应话,严世蕃却晓得,这时候如果坐以待毙,只能更加被动,直接回道:“谁保举的又如何?倘若被保举的官员犯了错,要追溯到保举这些官员的人身上,诸位公公和大人,恐怕有大半都要脑袋搬场,就说欧阳必进,当初也是陈公公您和严相一起向皇上保举的,您莫非忘了?皇上从未因这件事责问过严相和公公,现在工部虞部的官员出错,陈公公却向保举官员的人问罪,严某不敢苟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