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玉熙宫议事[第4页/共4页]
这里大确切大,但不像“殿”。
现在皇上的心机难以揣摩,该不该向欧阳必进发难不好说,但确保抗倭大战能够普通打响,这件事是必然要争的,哪怕获咎严嵩严世蕃父子。
过锦陈春戏,回风无白鹇。
统统人的目光都望向前面的阿谁小绣墩,然后缓缓将视野转向了徐阶身上。
陈洪笑笑,并未答复高拱,而是望向严嵩:“严阁老觉得呢?”
说完,就要上去扶徐阶。
“实在忸捏,这么晚了,还得把几位大人喊来。”陈洪远远地就拱起了手。
“他们到了,迎一迎吧。”
严嵩面露难色道:“只是横屿四周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我军在这里已经停顿数日,难以破掉横屿倭寇,粮草不济,恐怕就要撤兵了。”
徐阶闻声这话,扑通一声就跪倒了,“臣伸谢皇上隆恩,但这份恩典,臣万难领受!朝中大小事皆是严阁老劳累,臣不敢冒然领功!”
徐阶也被前面赶上来的高拱扶下抬舆,李春芳、杨博、黄光升若即若离地跟在前面,一行人也向劈面走来的陈洪等人迎去。
这时,严嵩和徐阶的内心明显不承平。
在严嵩的手没搭过来前,徐阶猛地坐下去了。
另一个小寺人将小绣墩搬到徐阶面前。
两个寺人去开门了,左边司礼监的几大寺人,右边内阁阁员和尚书们,雁行般进了殿门。
“难啊,国库空虚,我们和俺答的战役没停歇多久,那边的灾黎要抚恤,而东南本地被烧杀劫掠的灾黎更不在少数,仗要打,灾黎也必须安抚,不然便要激起民变。眼下时势已经艰巨,不能再激起内忧了。”严嵩慢悠悠地说道。
内阁首辅和次辅,就如许被司礼监首席掌印寺人牵动手,一步一步踏下台阶。
“我们议事吧。”按例是陈洪主持集会,“兵部先把东南本地的战况说一说,该如何打,内阁明天就在这里商定一个章程来,需求谁来共同,如何共同,也都要有个打算,我们能批红的就把红给批了,火线的战事不能持续迟误。阁老,您说呢?”
“高大人忠公体国,如许一来,确切能驰援戚继光了。”
严嵩听到陈洪这些鸡汤的时候,头是望向天的。因为亏空的事,大明已经揭不开锅了。同舟共济?揭不开锅的时候,是没有人同舟共济的。没人共济,就都是严嵩的任务了。
抬舆和行走的人们,正朝着西安里门街北、金鳌玉蝀桥之西的玉熙宫而去。
如果透过层层幔帐,走进中间的精舍,第一眼便能看到正墙神坛上供着的三清排位,排位下一座铺着明黄蒲团坐垫的八卦形坐台上,便坐着嘉靖天子朱厚熜。
嘉靖帝只是冷静地看着,甚么都没表示。
“可别。”陈洪搀着他向玉熙宫的台阶走,“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仍旧,此人啊,还是用老的好,用得知心,用得放心。您和徐阁老,都是皇上用老的人,谁都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