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首青词[第2页/共5页]
于可远意有所指道:“唐玄宗《经河上公庙》的后两句可表我情意,玄奥妙门启,肃肃祠宇清。冥漠无前后,那能纪姓名。亦如门外这萧瑟冷风,了无陈迹,但草因其长,蕊因其开,雨因其落,风既在,何必在乎风的归处?”
俞白翻开内里的薄锦,内里整齐地叠着三页青藤纸。
于可远笑着望向高邦媛,没有说话。
“阿母,咱家和高家,祖辈上是有些缘分的。哥哥固然不在了,但当初爷爷和高家人定这门亲,也是奔着能再续两家缘分。这趟畴昔,儿子想和高伯父筹议一下,改写婚书,由我来替下哥哥这桩姻亲。”于可远笑说。
高邦媛瞳孔都放大了。
于可远回身,披上一件棉衣,直接走入雨中,“如何来得如许急?俞将军有叮咛?”
笔墨落下,一张青藤纸用尽。
于可了望向高邦媛,这时高邦媛也望向于可远,二人固然甚么都没说,却会心一笑。
身边的俞白顿时惊得瞠目结舌,连道:“高!高啊!实在是高!真没想到,于先生竟然能写出如许震古烁今的青词……”
自忖没有甚么王霸之气,能够吸引天下英豪。俞白如许做,不过是遭到了俞咨皋的影响。
不一会的工夫,于可远带着俞白进了高邦媛那一屋。高邦媛见有人出去,赶紧起家,想要躲避。
邓氏还是一脸的不甘心。
于可远眼力极好,从形状就判定出,这大略是奏章一类的文纸了,眼神微眯,心中开端出现波澜。
于可远又道:“胡部堂日理万机,先生将剩下这两页青藤纸送去,未免事件繁忙忽视此事,大人可晚些光阴,再送到胡部堂那边。”
交代结束,俞白朝着于可远拱拱手,翻身上马,在滂湃大雨平分开了。
“不必客气,公然是兰心蕙质,于家能娶如许的媳妇,也算祖宗有德了。”俞白笑着道。他明知婚约还未谈,却说出这番话,也算是帮衬了于可远一把。
俞白看了好半晌,乃至直接将青藤纸拿到面前,反复读过几遍,才长叹一声道:
于可远轻声说:“高蜜斯舟车劳累一天,方才还被淋了雨,这会应当很怠倦了,阿母烧些热水,让她们主仆早些睡下吧,明天起早就要赶路。”
俞白道:
帝开通堂,而大享岁在戊戌月,惟季秋百物胜利。”
这青词就是一次机遇,若写得出彩,能得胡部堂的赏识,不说这件案子能保你无虞,将来科举宦途,也是有好处的。”
“啊?”邓氏抱阿囡的手僵了一下,“可远,你去邹平是要谈婚事?可那些官兵……”
进了棚里,俞白寻到阿谁领头的亲兵,二人附耳说了些悄悄话,又见俞白递给那亲兵一个甚么东西,仿佛是极贵重的,亲兵一副惶恐又慎重的模样,还时不时地扭头望向于可远。
但革变之人又在那里?天公啊!请你抖擞精力,将如许的人才赐给我们吧!”
因为这些傍门左道的邪术,而遭到朱厚熜的宠任,进而一步步高升,这对于其他朝中大臣而言的确好笑至极,恰好是如许好笑的事情,让袁炜、李春芳、郭朴与严嵩等嘉靖年间的大学士,成为权倾朝野的“青词宰相”。
于可远也相称沉得住气。
“我了解。”高邦媛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