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命丧半途的朝鲜国王[第3页/共3页]
以是,本没有多严峻的一件事,被嘉靖借题阐扬了。
他手握廉洁册,把握着统统严党官员的把柄,是否发难不过一个动机的事,这类环境下,能反面严党之人打交道,是最好的。
这二人的过节并不小。
在外城,人来人往,越来越多的目光堆积在这里。
“都在路上,想来今晚不到,明早也一准到了。”赵贞吉仍淡淡地回着。
在江南贡院尚是如此,于可远完整能设想到,真到了稷山书院,面对五湖四海的门生,儒释道的泰斗大师,乃至外洋诸国的能人,将有多少刁难了。
赵贞吉是出了名的“人精”,在南京从不以势压人,大事一概让徐阶做主,建议也多让上面的官员出主张。就是在南京户部任着左侍郎,他也尽量难推就推,让做右侍郎和员外郎的曲管实事,向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高拱沉吟了一会,也不想去赵贞吉办公的场合看人家神采,便点头道:“也好,王先生也是不肯被案牍缠身的脾气,去江南贡院更合适谈事。”
与此同时。
他情愿当这个和事佬。
“久闻赵大人大名,本日得见,公然名不虚传!”赵云安先向高拱施礼,然后才拜向赵贞吉。
飚走如风。半个月后,抬着高拱等人的马车就抬到了南直隶城门前。
“传闻王老爷子,戚将军和俞将军都会来南直隶,不知是否已经到了?”
于可远朝着城门口望了望,将门帘子合上,道:“王老爷子还没到,戚将军和俞将军也没到,不然不会不出来驱逐……”
世人这才重视到赵贞吉的神态,不详之兆也很快被他们感遭到了,有极其难的事情!
……
内阁当时拟一甲第二名,高拱嫌其语委宛,便攻讦:“略泛而滞于行,明哲保身。”
世人都懵了。
“司礼监的急递,发到了你这里?”
赵贞吉既不答话也不点头,目光还是虚望着张居正,这也就是默许了。
毕竟,谁也不能信赖堂堂四宗之一的东流书院,会将学院名誉压在如许一个看似乳臭未干的小孩身上。
在南直隶,他们要先见赵贞吉,并在这里汇合王正宪、戚继光和俞大猷,转道胡宗宪故乡,请他出山。
从门口到议事堂也就一刻钟的路,于可远每一步都迈得方寸冗长,像走了好久才走到议事堂门口。
之前有严党在上头压着,高拱和赵贞吉固然不对于,为大局考虑,还会禁止。但现在徐阶高拱下台,于高拱来讲,本身是堂堂内阁次辅,如何会怕了一个掉队长辈?
最前面是高拱的马车。
世人陆连续续下了马车。
世人这时更是噤若寒蝉,望着赵贞吉手里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