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抵押官田[第2页/共3页]
说完,陆皓山有些些担忧地说:“张主簿,本官晓得你是江油本地人,为官多年,对江油的环境了如指掌,对于朝廷委派的任务,你有几分掌控?”
陆皓山淡淡地说:“此事本官已作了决定,如果不处理,到时百姓大量流亡,乃至官逼民反,那我们的任务更大,陕西白水,就是最好的例子,百姓安份守己,若要他们与那些士绅打交道,只怕吃力不奉迎,官府出面,多少也有几分情面,再说了,比来很多地区的慈悲机构名存实亡,连门面都不难保持,真出了题目,上官多是一只眼开一只眼闭,张主簿放心,如果上官见怪下来,本官一力承担。”
慈悲奇迹不是天国,有吃的、饿不死就已经很仁慈了,以是名下的官田也未几,就是全数拿出来数量也不大,张云辉担负主簿一职多年,对这些了如指掌,内心一策画,就晓得缺口很大,闻言有些担忧地说。
张云辉吓了一跳,俄然有些失容地说:“大人,为了帮补县衙开支,历任县令多会在官地上的打主张,用各方名号出售,乃至官田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大人这一任,能够说官田都卖得七七八八,现在的剩下的官田,多是在四大慈悲机构的名下,这些官田,还包含了乡绅族老所捐赠的善田,这个四大慈悲机构常日的支出,全由这些官田来维系,如果拿这些田作抵押,大人,这会捅马蜂窝的。”
陆皓山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张主簿,这只是权宜之计,稍稍减轻江油百姓的承担,钱银方面,本官会出面筹措,但是在征税方面,你还得尽力,本官信赖,只要我等高低一心,必然会度过这个难关。”
但是,明朝的百姓,并没有获很多少实惠,大明建国初期,老朱家是穷户出身,不懂经济,大发大明宝钞,只发不收,宝钞易磨损,贬值得很快,说到底就是老朱家拿一张张的废纸换苍内行中真金白银,变相劫掠民财,或许百姓明天卖牛得了几张宝钞,但是再些日子那些宝钞只能买一只鸡了,至于发了多少宝钞,估计当权者都没统计过,归正要钱了就印,一印再印,归正纸不费多少钱,而墨也不贵,仿佛要多少就有多少一样。
现在陆县令竟然提出,拿这些地步去一抵押,张云辉吓了一跳:这县尊大人也太大胆了,如果中间出了甚么差池,那就是成了一县之罪人,这的确就是在玩火啊。
(啥也不说了,明天万字更新)
陆皓山有些难堪地说:“张主簿,并非本官刻簿,不善待百姓,只是圣命难违,现在大明处于水深炽热当中,只怕这由不得我们解释,再说这是皇上的意旨,我们这些小人物只能受命行事,若不然,只怕我们都接受不起皇上的雷霆大怒。”
“大人义簿云天,心系百姓,下官佩服”张云辉心一喜,赶紧感激,不过转而有些忧愁的地说:“但是大人,即便四大慈悲机构的官田加起来,数量也未几,能筹措的赋税有限,只怕,只怕数量远远不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