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满堂倒彩[第3页/共3页]
关于迁都,萧凡只在乎朱允炆的态度,只要朱允炆对迁都没定见,其他的都是浮云,他懒得跟那些固执呆板的大臣们摆究竟讲事理了,雅士对着一群牛操琴,牛听不听得懂是一回事,多蠢的雅士才气干得出这类事?
第三百一十五章 合座倒彩
出了皇宫回府,萧凡叮咛侍卫递名帖,请茹瑺,郁新,解缙,齐泰等奸党成员过府一叙。
嘛意义?你要搞严打吗?
太常寺卿,翰林学士解缙头一个朝萧凡跪了下来,哭道:“国公爷!此事千万不成!当年定都应天是先帝所决,《皇明祖训》中也提到,先人不管君臣,不成改易我大明既成之法,违我大明祖制,不然便以逆臣处之,迁都一事,且不说有违祖制,单说那北平府,那但是当初燕逆造反的老巢,离北元鞑子甚近,几近能够说是朝发夕至,万一将来某天战事倒霉,被鞑子打到北平城下,北宋时的靖康之耻将会在我大明一朝再次上演,若真如此,我等臣子有何脸面苟活于世?国公爷提出迁都,正给了那些清流大臣们以话柄,他们必定会抬出祖制以死相抗,此事绝计不成,国公爷三思啊!”
萧凡胸中一阵气闷,眼中披收回两道寒光,盯着跪倒一片的世人,冷冷道:“迁都之事,我已思之再思,你们连我的来由都没听,如何晓得此事不成行?”
宾主各自坐定,萧凡笑容满面与大师闲谈酬酢,花厅内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茹瑺最早反应过来,国公爷说甚么就是甚么,他说京师治安不好,那必定是不好,好也得不好。
朝堂风起云涌,这位摆布朝堂风云的年青国公又有甚么惊世骇俗的主张?
常例的聊了一阵闲话,萧凡伸手端过身侧的茶盏儿,眉眼低垂,仿佛漫不经心的悄悄吹拂着茶盏飘升而起的热雾,烟雾环绕间,萧凡那张俊朗的脸也仿佛变得深不成测了。
萧凡神采这才变得端庄起来,扫视茫然不解的世人,一字一句缓缓道:“我欲向天子请旨,大明迁都北平府,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诸公觉得如何?”
世人回过神,纷繁点头拥戴。
萧凡笑容不改,心中却哀叹不已。
萧凡走进花厅的时候,便看到面前一幕热火朝天的气象,一群人坐没坐相,口沫横飞的会商着哪家青楼女人的胸大,明天我那败家娘们儿又买了甚么代价令媛的碧玉花簪,前天跟某翰林学士对诗,我写了“山下一群鹅”的千古名句等等……
这群人底子是没筹算让他开口,干脆把他的嘴堵上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