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 姑苏时报[第1页/共4页]
曹光久是以承诺下来,模糊间已经嗅到了翁家兄弟要惹事的气味。他最不怕事,最好天下大乱,才气浑水摸鱼。因而一篇文辞锋利,立意高洁的社论是以出炉。还分外附送了一些含沙射影,将锋芒指向松江徐华亭的内容,叫翁氏兄弟看得畅快淋漓,大感觉物超所值这也就是姜百里拿到的那篇。
“呃……很好。”翁弘济道:“他家开了书院,凡是内里的读书人,每日都有茶点接待。徐华亭还为他们请来江南大儒讲讲课业,哄得那帮穷酸子将他视作再生父母普通。他家还捐了好多地出来,施助贫困,修桥铺路,采取流民,在松江府的名声真是没得说。”
“不要点名道姓便是了。”翁弘农道:“我们只说士行的事。徐家在华亭名声如何?”
翁弘农道:“徐元佐能想到这个买卖,公然是天纵之才,可惜他毕竟是朱里小贩之子,见地实在太少。你看他办的这报纸,明显看的人很多,归类起来却不过三个内容:第一便是乐律好吧,也不晓得是他至心喜好,还是想投人所好,归正用这报纸说些这事,足可谓杀鸡用牛刀。”
“传闻这就叫‘社论’,社会之论。”翁弘济道。
光是这一点,就很有小人风俗,不讨人喜好。
更何况,《姑苏时报》还犯了政治弊端。
隆庆四年是乡试之年,南直士子在八月之前就要去南京招考。这时候便看出“苏松一体”来了。但凡是苏松两地来的士子,大家都有读报的风俗。只是姑苏士子读的是《姑苏时报》,松江士子读的是《曲苑杂谭》。
翁弘农将这个破靴党视作大将之才,着意招揽,那里会在乎银子?他既然已经说了要送宅院,必定是不会收回来的,因而分外又给了这曹光久一个月八两银子的薪金,还商定了润笔,视文章内容是非酌情补助。
翁弘农摸了摸下巴上的髯毛:“我看这类文章就该交给那些讼棍破靴党去做。他们能倒置吵嘴,把死的说成活的,写这类东西最是特长不过了。”自拿到这么一份分歧意的小样,他就对那两个酸秀才非常不满了。
他固然探听到了《曲苑杂谭》的润笔费这不是奥妙,在小圈子里早就是公开的标准了,不过他却不晓得《曲苑杂谭》上真正有引诱性的社论,都是找的特约撰稿人。上至王世贞,下至县衙的书办、精通诉讼的讼师。就连华亭知县的师爷李文明都常常投稿。
翁弘农成竹在胸:“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做好社论这一块就是了。”
就如许熬了一段时候,《姑苏时报》竟然也熬出了名头,府县和巡抚衙门开端关照报社:但有新刊,务必进呈。
翁弘农道:“便是将这《姑苏时报》撑起来。松江有《曲苑杂谭》,我姑苏如果没有一张报纸,岂不是弱了一头?再说了,这报纸之物,很有深意,可邀民气,可正世风。如果只让他一家胡说八道,我们不能以正视听,岂不是大大不当!”
翁弘农持续道:“第二便是各种话本,真是无趣。听人说唱也就罢了。落在笔墨上,看着既累,又干巴巴的没有兴趣。”他顿了顿,道:“最首要的是这副刊上的文章。且不说那些商旅动静,不过就是水牌罢了。也不说阿谁仲裁会的判书。最为首要的是那些士绅发在上面的文章。这些文章有游冶的诗文,有练笔的习作。当然不错,可都比不上他们对处所琐事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