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95[第2页/共8页]
3. 祖制本相
"好个胆小妄为的逆臣!"陆远哈腰捡起奏疏,指尖在"水淬"二字上摩挲,"公开违背祖制,该当何罪?"严承影正要辩白,却见陆远嘴角勾起一抹嘲笑。他俄然发明,这两个字的墨色与其他笔迹略有差别,边沿还模糊透出揭裱的陈迹。
暮色渐浓,陈永年等人仍在徒劳地辩论,却掩不住声音里的慌乱。严承影望着窗外垂垂暗淡的天光,晓得这场环绕说话与技术的圈套之战,或许即将迎来转机。但他更清楚,当保守权势的根底未被撼动,真正的胜利,仍在悠远的将来。
"大人容禀!"严承影俄然挺直脊背,眼中迸发锋利光芒,"我有宋朝孤本《淬鉴图》,可证冰淬法绝非妖术!"话音未落,布包被抛上公案。当官员们展开泛黄的书卷,一幅工笔彩绘跃然纸上:画中工匠身着襕衫,正将赤红的剑胚浸入冒着寒气的硝石池,中间鲜明写着"以硝冰淬剑,可增锋刃三成"。
严承影被押跪在阶下,望着这位曾与徐光启彻夜译书的朋友,掌心沁出盗汗。利玛窦向万历天子行过深鞠躬礼,操着略带口音的官话开口:"陛下,所谓'通敌密信',实为《多少本来》第五命题的证明步调。"他从袖中取出一册羊皮卷,泛黄纸页上的葡文与严承影案中的"密信"如出一辙,"此书由徐阁老与鄙人合译,旨在推演万物数理,与火器制造毫无关联。"
严承影案闭幕的余震,如波纹般在朝堂荡开。晋商为求自保,率先背叛告发工部私造《永乐铁冶志》伪书,翰林院考据学派就此展开狠恶论争。古籍善本在辩论中频繁表态,学者们为纸张年代、墨迹真伪争得面红耳赤,这场学术纷争实则成了各方权势博弈的遮羞布。
严承影却不再回嘴,只是将《淬鉴图》紧紧护在胸前。他想起入狱前的阿谁雨夜,徐光启偷偷塞给他这本古籍时说的话:"这是从晋商库房夹层里找到的,他们想毁了它,就是因为惊骇本相。"现在,看着堂上官员们慌乱的神采,他终究明白,比技术更可骇的,是某些人企图永久把持好处的私心。
公堂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吏科给事中周应秋俄然跳出来:"番邦之人狡计多端,定是与严承影通同!"利玛窦却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本《坤舆万国全图》:"周大人既疑我等勾搭,可知此图绘制时,严大人正在山海关督造火器?"舆图上,大明边境与西洋诸国的标注清楚可见,角落还留着严承影的订正讲明。
"严某本日以命相搏,只为证明——"他的声声响彻公堂,"真正该被鄙弃的,不是改革之法,而是那些用'祖制'当遮羞布,行贪腐之实的蛀虫!"话音未落,大理寺卿已惊堂木拍得震天响:"休得抵赖!将人犯押回诏狱,听候圣裁!"
"《永乐铁冶志》......"她喃喃自语,目光扫过架上的标签。当指尖触到那本裹着明黄封皮的文籍时,心跳蓦地加快。翻开册页,泛黄的宣纸上,"硝石淬火用于神机营"的笔迹鲜明在目,与礼部弹劾严承影时出示的"禁用硝石淬火"截然相反。更惊人的是,空缺处另有黑衣宰相姚广孝的朱砂讲明:"此法可增火器能力,当秘传之。"
档案库的铜锁在月光下泛着寒光,楚红药从袖中取出细铁丝,屏息凝神间,锁芯"咔嗒"轻响。推开门的顷刻,霉味混着陈年纸页的气味劈面而来,她摸出火折子点亮壁灯,昏黄的光晕中,密密麻麻的木架如沉默的巨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