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68[第4页/共5页]
《大明刑侦秘术考》
他取出一盏醋灯,扑灭后,将册页悬于蒸汽之上。酸雾氤氲中,被刮去的笔迹垂垂闪现——
当夜,沈墨站在无梁殿前,手中攥着那张原始配方。
此法源自宋慈《洗冤录》"文书辨伪篇",记录绍兴年间一桩田单捏造案。作案者刮改契书上的"叁亩"为"拾亩",恰是用醋熏法使原墨重现。明朝刑部将此术改进,插手桑皮纸覆压之法,使显影更加清楚。
沈墨的指尖微微颤栗。
火把的光刺出去,映出数名番子阴鸷的脸。为首的档头眯眼扫视,目光终究落在徐光启手中的书册上。
“戚继光的改进火药曾被寺人个人窜改,导致明军器器能力大减。”他低声道,“而真正的‘九九窖藏法’,必须在这里完成。”
无梁殿的砖墙在月光下泛着青冷的光芒。这座没有一根木梁的修建,是嘉靖天子亲身设想的奥妙火药工坊。《明实录》中轻描淡写的"命工部造无梁殿",袒护了一个帝王对火器的痴迷。
无梁殿的砖拱布局埋没玄机。每道拱券的推力都颠末紧密计算,使修建既防火防爆,又能设置埋没空间。嘉靖年间,工部主事赵用贤就是通过测算拱券应力,在殿内找到倭寇的密信暗格。
2、嘉靖帝的密室
《大明会典·兵部》曾载:"凡御制火药,燃以狼粪,烟青不散,日夜可辨。"这类绿色烽火,是嘉靖帝特制的信号,唯有打仗氛围才会自燃。
沈墨拾起一块碎瓷,锋利的边沿割破了他的手指。鲜血滴在砖石上,将阿谁"林"字染得愈发刺目。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拱窗内,火光一闪而逝。
骆思恭的书房里,烛火摇摆。那块来自无梁殿的砖石在《坤舆万国全图》上投下诡异的暗影。沈墨取来陈醋,谨慎地熏蒸砖石后背。跟着蒸汽升腾,本来看似"卍"字的刻痕垂垂闪现出真容——竟是两个相互交叉的"木"字。
"且慢!"沈墨俄然大声道,"徐大人乃钦天监少卿,奉旨订正历法。尔等无诏擅搜,是想抗旨?"
"取三年陈酿米醋,隔陶甑蒸之......"沈墨轻声念着《洗冤录》上的记录,手中铜壶里的米醋已微微沸腾。他将那页被刮改过的火药配方悬于蒸汽之上,不过半晌,纸背便显出淡黄色的原字陈迹。
"公然如此!"裴真指着逐步清楚的"硫磺十八斤"字样,"军火局存档的配方被人动了手脚。"
但最惊人的发明藏在塔顶的暗格里——一叠落满灰尘的弹道记录。天启六年蒲月初六的记录格外夺目:"试新炮,偏东十五度,落点近孝陵,立止。"这一天,恰是王恭厂大爆炸产生的日子。
【东厂围歼】
落日西下,沈墨合上《洗冤录》。这些凝集着前人聪明的刑侦秘术,仍在无声地诉说着阿谁期间的传奇。
当夜,沈墨在徐光启的私宅中展开那张劫后余生的配方。
“这不是浅显的配比记录。”沈墨昂首,“这是暗码。”
沈墨沿着车辙追踪至秦淮河船埠。浑浊的河水中,半只乌鸦灯笼随波起伏。他渡水将其捞起,灯笼骨架上的笔迹在晨光中垂垂闪现:"子时三刻,观星台"。
话音未落,殿门已被踹开。
内里藏着一张嘉靖年间的原始火药配方。
沈墨站在灵谷寺无梁殿内,手中的罗盘指针微微颤抖。这座全砖石布局的殿宇没有一根木梁,却已耸峙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