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28[第9页/共10页]
“《天工开物》?”苏芷柔眼睛突然发亮,腰间的象牙腰牌与铜铃碰撞出细碎声响,“我父亲藏书阁中似有残本!当年他在宁波市舶司任职,常说宋应星的手记里藏着‘能颠覆山海’的奥妙...”她话音未落,远处俄然传来短促的脚步声。
3. 银祸的克莱因瓶闭环
第四章:棱晶焰匣
沈炼挥刀劈开碎裂的地砖,腐臭气味劈面而来。上面整齐码放着数十锭菊纹银,月光般的冷银色大要泛着诡异的青芒。更令人寒毛倒竖的是,每锭底部都刻着藐小的铁册暗码,在火把晖映下闪动着幽光——那清楚是倭寇的军器私运线路图!从对马岛到宁波港,密密麻麻的标记如同毒蛇占有,直指大明海防的关键。
“苏院判可有发明?”沈炼抬高声音,目光警戒地扫过四周。宫墙下的雪地上,寺人们仓促走过,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
月港驿馆的油灯在风隙中摇摆,昏黄的光晕里,赵莽的铜制装配投射出幽蓝的光影,在班驳的墙面上扭曲成诡异的形状。沈炼屏住呼吸,将利玛窦留下的放大镜切近银线,镜片后的瞳孔突然收缩——那些细如发丝的金属大要,竟密密麻麻刻满了肉眼难辨的纹路。跟着放大倍数不竭增加,一个熟谙的面庞逐步清楚。
"老夫查到些风趣的东西。"赵莽狠恶咳嗽着,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图纸。图纸边角焦黑,却清楚地画着熔银厂的布局,以及一些奇特的标记。"《考成法》官员考核记录..."白叟将图纸与银线装配堆叠,"与这些银线里的图案完整符合。"他颤抖着转动铜环,银线俄然收回蜂鸣,在空中投射出半透明的光影——竟是某位朝廷大员的官印表面。
第五章:幕后黑手
"为甚么要做倭寇的内应?"沈炼蹲下身,刀刃挑起对方下颌。铁栏外的火把将杨嗣昌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霉斑遍及的墙上扭曲成诡异的形状。
赵莽已抓起青色粉末撒入焰匣。青绿色火焰轰然腾起,在棱镜折射下,银锭底部闪现出一层薄如蝉翼的氧化石墨烯水印,图案清楚可辨——恰是倭国德川家的三叶葵纹!
万历二十四年惊蛰,福建月港的天空压着铅灰色的云层,潮湿的海风裹挟着咸腥气味,掠过熔银厂矗立的烟囱。老匠人郑三握紧铁钎,虎口处的老茧与粗糙的木柄摩擦出纤细声响。当他将铁钎插入熔炉的刹时,瞳孔突然收缩——炉中的银液竟泛着诡异的幽蓝,大要浮着一层彩虹色的薄膜,如同被施了妖术的魔镜,倒映着扭曲的人影。
第二章:锦衣卫参与
“自我滋养。”沈炼接过话头,喉结狠恶转动。他想起赵莽曾说的克莱因瓶——没有表里之分的拓扑布局,现在竟与贪腐链条完美重合,“《考成法》本是整饬吏治的利器,却成了他们相互包庇的东西。贪墨的白银借倭寇之手洗白,再作为军费拨回,构成永不断歇的循环。”
"老夫活了六十有三,够本了!"赵莽大笑,"让你们见地下真正的'分焰鉴银法'!"
拂晓时分,残月尚未褪去,月港银库覆盖在薄雾当中。沈炼等人暗藏在古榕虬曲的枝桠间,潮湿的树皮蹭着蟒袍,氛围中满盈着咸腥的海风与银锭特有的金属气味。沈炼将透视热力求铺展在膝头,荧蓝色的光点在丝绸上明显灭灭,勾画出的白银流向却让他脊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