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相 > 第4章 求助

第4章 求助[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听到门口有异动,刘诗正转过甚来看到门口的李步蟾,本来有些不悦的他展颜一笑,招手让李步蟾畴昔。

河湾弯畴昔三百步,阵势就开阔起来,资水的河面平空宽了百丈,水流也就陡峭了,官府便在此建了船埠。

“不敢不敢,刘氏宝树多矣,相互参议就好。”

李步蟾酬酢两句,在几个白叟驯良的目光中走着,未几时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三人对李步蟾并不陌生,中间的阿谁还一声轻呼,“步蟾?”

“草市”是相对“都会”而言的,这不是官市,而是官方自发构成的集市,没有定式,因地制宜,有的是茶市,有的是蚕市,有的是鱼市。

在小镇和船埠之间,是一片草市。

现在的一斤猪肉不过二十文,一斤米不过两三文,他的笋干和腊鱼能卖一百五十文,算不错了。

眼下的草市有些冷僻,这里买卖杂货多是上午,买卖鱼获多是傍晚,现在正值中午,并无多少人群来往。

塾师刘诗正站在火线,他面孔刚正,头戴软巾,身着襕衫,腰系垂带,左手负在身后,右手握着一卷书,却并不看,只是来回走动,大声朗读。

传闻当年李刘两族之间,抵触不竭,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次两次,李家之以是移居县城,也有这方面的启事。

李步蟾笑着摆摆手,表示他不要说话,这是刘诗正的次子,比李步蟾大了一岁,大名叫刘同书。

背篓有二十来斤,他身子微微前倾,调剂呼吸,让思惟发散,尽量让背上的分质变得不那么沉重。

现在是小班学童在点头晃脑地朗读《三字经》,大班的学童转背以后,恰好面对祠堂大门,前排的三个学童就看到了门外的李步蟾。

李步蟾从桥头下来,不远处便是百足村的地盘庙,百足村的地盘庙旁是两株高大的枣树,一左一右两个树冠并联,仿佛一个屋顶,将地盘庙严严实实地遮住。

李步蟾走进祠堂,站在厅堂外侧,往内里看去。

他微作沉吟,清算了一下思路,对刘诗正道,“那小侄就献丑了,错误之处,还请世叔斧正。”

成化今后,大明还算腐败,物价昂贵。

从酒楼出来,转向横街东行,出了镇子不远,又是山地,在山地的坳口,便是一个村庄。

到了船埠,便算是到了镇上。

这是村名,也是刘氏族人对糊口的期许。

李步蟾并未立足,他径直从草市穿过,再前行百余步,便走上了镇上的青石街道。

李步蟾背着竹篓,拎着两尾鱼,渐渐地穿过村落,又绕过河湾,沉重的脚步,踏起轻尘。

从朝廷的国子监,到府学州学县学宗学社学,即便是边疆之地,卫所之军都设有儒学。

李步蟾也不矫情,他本来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类事情在百足刘氏族塾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每次看到这个名号,李步蟾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叹服这酒楼的店主是多么的英姿英发!

他的东西向来都是送到这里,比草拟市来,这里的代价能够要贱了一分,但快进快出,少了很多风险。

一道细细的清溪,不知从那里蜿蜒流出,汩汩潺潺,从村口淌过,朝资水而去。

半晌以后,他又脚步轻巧地走了出来。

他口中的文濂先生,就是刘诗正。刘诗正表字养中,自号文濂子。

李步蟾轻步上前,给刘诗正躬身施礼,“步蟾见过世叔,给您存候。”

上面坐着的学童约有三十余人,大小不一,摆布摆列两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