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修水库的圣贤之道[第1页/共3页]
“小弟不明白。”苏昊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不晓得赵洛此话是甚么意义。
“苏改之,你这就不对了。仿佛我赵洛也是个秀才出身吧,凭啥独文会的,我就不能会呢?”赵洛当真地辩驳道。
作为一个曾经多次为各地水泥厂寻觅石灰石矿的人,苏昊对于水泥出产工艺有着比较充分的体味,但如安在明朝的技术程度下出产水泥,特别是处理这个非常困难的生料和熟料研磨题目,苏昊倒是一筹莫展。
苏昊道:“我何时自夸聪明过人了?此事我已经策画了好几个月了,始终寻不出一个万全之策。如果向县里的富户捐献,怕不是长远之计吧?这水库修成以后,倒是能够造福全县百姓,但是这造福之事,总不能向百姓收钱吧?”
“改之兄,我算了一下,如果在此处修坝,坝高10丈,坝底也是10丈,坝顶3丈,那么统共该用土方8000立方丈。如果一个民壮一天能挑50立方尺的土石,那么统共要用16万小我工。改之兄,你看看,我算得对否?”
苏昊笑道:“这倒的确是枫岭先生的所长,你穷得只剩下钱了。”
“你就别添乱了。”苏昊哭笑不得地说道。他越来更加现,马玉这小我还真是挺“轴”的,要不他也当不了丰城县的案首。畴昔读书的时候,他能以这股“轴”劲成为一个好墨客,现在迷上了修水库,没准还真能轴成一个真正的水利工程师呢。
苏昊道:“独文兄年方20,恰是学东西的时候。你仿佛已经40多了吧?这个时候我教你三角函数,你能学得会吗?修水库是技术活,不懂技术无能甚么?”
马玉大摇其头道:“改之兄谬矣,这修水库,造福百姓,才是圣贤之道。你让我见地了这番天下,我那里还能坐回到那书院中去?我已经想好了,此生再不考虑科举之事,就跟着改之兄多修几座水库好了。”
这赵洛实在也是读书人出身,但他拿完一个秀才功名以后,就不再读书了,而是整天跑出去玩,美其名曰“游历”。乃至于他拿秀才功名,也不过是为了游历的时候不受限定罢了。听马玉自称不想读书,赵洛感觉本身算是找着一个知音了。
在水泥的出产工艺中,非常首要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研磨。生料必须是磨到非常细的程度,才气在高温前提下停止充分的化学反应。烧出来的熟料也必须磨到非常细的程度,才气在利用时充分地吸水,变成水泥浆。
他把这个困难交给了许宗,让许宗去几次地实验。许宗一开端尝试着用浅显的石磨来研磨石灰石,但发明石灰石的硬度与石磨差未几少,底子没法达到研磨的结果。随后,他又改用了铁磨,这一回固然能够把石灰石磨碎,但磨盘的磨损也非常严峻。据许宗测算,如许烧出来的水泥,恐怕比铁还贵,底子没法在实际中利用。
“打住,打住!”苏昊赶紧拦住马玉,“独文兄可千万不成如许说,转头吴老夫子该找我算账了。我想过了,等这个水库修好以后,你还是得回书院读你的圣贤书去,我可不敢拿这类俗事来迟误你的斑斓出息。”
“过奖过奖。”赵洛也不恼火,笑着答道。
不过,赵洛也想掺杂修水库的事情,苏昊可有些不屑了,他半开打趣半当真地贬道:“赵老兄,马兄懂勘察,懂计算,并且勤恳好学,如果用心于修水库,倒也能有大成。但是赵老兄你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