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周延儒[第4页/共4页]
次日,乾清宫。
听到是毕自严所上的折子,周延儒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很清楚毕自严固然颇得崇祯的信重,但在朝中却没有多少奥援,像放弃宁远诸堡垒,迁徙数十万辽民兵将入关以节流军费这么大的行动,也不晓得要获咎多少人,岂是戋戋一个毕自严就能搞定的?不过看天子的意义有些心动,本身也犯不着做这个恶人。他稍一思忖,笑道:“公然是毕老先生,微臣方才看这份折子,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若非毕老先生,朝中又有何人能作此文?“
“要么与东虏媾和,以暂舒天下之弊,要么弃宁远诸镇,将辽西兵民撤回关内,加强宣大诸镇,遣精兵往朝鲜。”
“这个!“曹化淳的脸上暴露了难堪的神采,固然他受过第一流的教诲,并且在多年的寺人生涯中堆集了相称丰富的政治斗争经历。但作为一个寺人,曹化淳在答复这么严峻的军政题目时存在一个极其致命的缺点――他没有出任过处所官僚,也没有批示过军队,哪怕是作为一个监军的经历也没有,这就使得他在这方面说话极没有底气。最后,曹化淳低声道:“皇爷,对于辽事老奴知之甚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