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其他小说 >大明16301 > 第九十三章 说服

第九十三章 说服[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算上我一份!”那大腹男人也拍了一下大腿。

“赵先生,那夷洲当真像你说的那么敷裕,那为何无人垦殖呢?”那大腹贩子迷惑的问道。

“那第二桩好处呢?“

没想到事情停顿的这么快,赵有财不由向程二先生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不过他晓得船上这些人都是最夺目的贩子,如果本身这个时候表示的过于孔殷,待会他们归去后恐怕反倒会给本身找退路。他举起双手,笑道:“各位都是做惯买卖的,天下岂有合伙做买卖前也不体味出入、破钞、盈方便出本钱的?以鄙人所见,这银子的事情先不焦急,各位如果偶然候,先去那岱山岛上看看,再派两个信得过的人去一趟大员,把事情都弄明白了,再出银子不迟。这趟买卖谁也不能包管必然就能赚,可我们就算亏,也得亏个明显白白不是?“

“哈哈!”程二先生打了个哈哈,站起家来,指着世人道:“在坐的早则曾祖便开端做买卖了,晚的也是父辈便开端了。这几代堆集下来,多的有百万两,少的也有二三十万两银子的家资,我没冤枉你们吧?”

“哼,每条出海的大船便坐收三千两银子,那要不成巨富才见鬼了!“那绿袍男人嘲笑道:”我等要挣钱,还要苦心运营,他只需拿面小旌旗出来,便能换三千两银子,天底下有比这个更好赚的买卖吗?“

“那第三桩呢?”

听到赵有财这番话,众商贾不由得纷繁暗自点头,早在唐宋年间,江南地区就有通昔日本的贸易航路,他们天然晓得这糖的买卖无益可图,只是一来江南地区气候泥土都不太合适莳植甘蔗,二来他们也没法插手进这一贸易线路中间去,只无能看着。而如果如赵有财所说的那夷洲泥土气候适合莳植甘蔗,那货源已经在手,起码能够挤进这条贸易线路分一杯羹了。比拟起第一条来,倒是第二条更合适他们的脾胃,投向赵有财的眼神也热切了很多。

“海上虽大,能够行的门路却少,那‘十八芝’卡住了航路,叫我等如何敢不交钱?”绿袍男人说到这里,双手一摊,显出一副无法的模样来。本来对于当代帆海家来讲,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晓得本身的地点,毕竟海上不像陆地,没有地形参照,只要日月能够辩白方向,并且海上另有海流涌动,如果没有一个别例确认本身的位置,与海图上的航路加以比较不竭修改,在海上飞行就是送命。

听了程二先生这番话,世人顿时感觉浑身高低都热了起来,倒像是喝了几碗上等女儿红下肚,发作起来了。那俞姓男人猛拍了一下桌子,骂道:“娘个乱泡,归正那银子留着地窖里一时候也用不上,赵先生,你这事情算我俞大维一份,要多少银子!”

听了赵有财这番话,世人不由得脸上都暴露希冀的光来,他们互换了一会眼色,那绿袍男人问道:“不知这要花多少银子?”

船上世人对视了一眼,江南地区的米价从万历中期开端就闪现出一种不竭增加的态势,万历初年的米价遵循丰丰年景在一石白米六钱到四钱之间震惊,但到了万历十年以后就再也没有低于一石六钱银,万历天子残剩的二十余年时候里,江南地区的米价一向环绕着一石七钱为中间的范围高低震惊。究其启事主如果白银的大量输入和万历三大征所耗损的大量资本;而跟着万历朝的结束,特别是万历四十八年以后(1620年),江南地区的米价就急剧上升到了一两一石之上,汗青上到了崇祯末年干脆升到了一石五两白银的天价,这就不能简朴归结为大量白银的输入与气候的题目了,一个极其首要的启事就是农夫叛逆的频繁产生和与后金政权停止的旷日耐久的战役粉碎了普通的农业出产次序。作为对经济活动最为敏感的贩子,他们天然晓得具有一个交通便利、稳定供应的粮食来源意味着甚么,明末的江南地区就仿佛一个包含着财产的海绵,在荒年里节制住粮食来源的人便能够轻而易举的把粮价推上天,压榨这块海绵,让白银的大水落入本身的口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