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南船北马 运河重镇[第1页/共3页]
本来世人还担忧赶上宋五所说的河南来的兵拉他们当夫子,但一起过来倒是连个兵影都没见着。
府里的意义很简朴,甚么时候盐城的一万多河工把这三十里长的运河淤积给通了,甚么时候他们才气归去。
淮安也是明朝独一在境内设了两个卫的重地,二卫别离是淮安卫和大河卫。
.........
除了漕运、盐业相干的官员长年会聚此地外,每年另有工部、户部的要员也常驻淮安,因为淮安境内有明朝最大的内河漕船厂,传闻岑岭期一年能造六百多条内河漕船。
就这么着,约莫沿着运河边官道走了一个多时候,世人终究达到了淮安府分别给他们的工地。
淮扬段运河最驰名的清江闸就位于此地,此地同时也是淮水与运河交汇处,每当北边的黄河水涨时,河道方面就会当即封闭清江闸。
从间隔上来看,盐城县的河工的确是此次疏浚运河的最后一批劳力,因为他们最远。
一些地段乃至需求几十个漕工同时拉拽一条漕船,才气让勉强让这条船通过,效力非常的低下。
宋五畴前常带队出河工,对工期和工程量心中有个大抵估数。
陆四现在还不晓得新任淮扬巡抚是哪个,他只晓得上了大堤后,他就恰当夫役。
村落门路也平整很多,农田的水利设施看起来也比较完美。
淮安是淮扬巡抚衙门地点,说它是省会倒也没甚么不当。严格意义上,南直隶这一边也没有甚么省会一说。
这放在平时也没甚么要紧,顶多苦了那些漕工。但是对于现在急等着江南赋税拯救的北京而言,那就是要命的了。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天子便叫半子、驸马都尉黄宝兼淮安卫批示使,由此便能看出淮安地理和军事的首要性。
进入山阳县境,陆四较着能感到山阳县比盐城县那边要敷裕一些。
究竟上从北边过来的明军不管是打着甚么灯号,终究也都是“连合”在了南都政权四周。
世人听了他的话都是欢畅,特别是周旺,出来才几天他就想老婆孩子了。
“没意义,连淮安城都不让我们进。”
没有地盘,又不得民气的这些败兵能撑几时?
陆四猜想应当是后者,毕竟现在大明朝还没亡呢。
当天步队是在距淮安府城不到三十里地的西刘庄歇的脚,因为不晓得府里给盐城县的河工安排的是哪段地区,以是广远那孩子还想着他们是不是能进淮安府城玩玩呢。
远远瞅那运河大堤时,就见南北有多少旗号插着,堤上另有兵丁不时来回巡查,远处的一处村庄内里还扎有很多虎帐。
近几十年因为运河一向没有过大范围疏浚,以是淮扬这段的淤塞比较严峻。
至于甚么清淤船,甚么铁龙爪,比及了工地上必定能见到,到时好生瞧瞧是甚么道理便是。
“没有钱就不能进城了?可贵出来一趟开开眼也是好的啊。”广远嘟囔了一句。
奇特的是运河上竟然另有很多船只在通行,这就让陆四迷惑了:通淤不是应当叠坝抽水清理么,那如何还会有船只通行的?
若不然,他们也变成“流寇”,这可就两边不是人了。
但是,那虎帐辕门前直立的一面绣有“金”字的大旗,却让陆四的目光为之逗留了很长时候。
河工步队沿途颠末的村庄没甚么男丁,据本地人讲村里的壮劳力早就先陆四他们这些外埠来的河工去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