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本160】十章 十一真言[第1页/共3页]
钟金有些不忍相看,轻声劝道:“时候是个坎,每小我都总有一天会绊倒在上面,别再悲伤了,这里统统的人都是你的亲人,跟我回家吧,”
他们所诵的,是十一面观音真言。
上午的太阳茁壮刺眼,阳光从两个孩子的发丝和衣背间淹沒而來,融融亮亮,带來无边暖意。
一刻钟后,人们温馨地拜别。
妈妈,妈妈,爸爸,爸爸,跟我走吧,跟我走吧。
我们顶下落日,烧了哈那,我们套上鞍子,骑上大马。
那里是家呀,那里是家,那里是家呀,那里是家。
三今后,一座石塔完工在板升城外的一片高坡上。
“底子陀罗尼,唵娜罗娜罗,地哩地哩,度噜度噜,伊知缚知者隶者隶,波罗者隶,波罗者隶……”
在常理看來,这条黑水河或许有些独特,常言道逝水常东,这条河倒是由东向西流的。
哥呀,姐呀,妹呀,弟呀,跟我走吧,跟我走吧。
童音宏亮,却常常嘎然,有一种断裂感,仿佛在为六合调音。
我们磨着屁股,颠着**,我们挥起皮鞭,高喊乌啦。
安抚的话,彼其间已说过太多,是以现在都很沉默。
谁啊谁啊,光着屁股肚兜斜挂,谁啊谁啊,脸也不洗辫也不扎。
他听着、译着,心中反复念着那句“那里是家呀,那里是家,”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娴墨:离家人读來酸干难忍,泪流不出】
一阵风刮过,塔上经幡死灰复燃般忽掠而起,周遭黄草压斜,天下光波流走。
两个孩子的肩上,一个牧羊少年骑着小马,摇鞭把一片云赶过河边,口里哼唱着陈腐的村歌。
它发源于大青山,收五贝滩、水磨、枪盆等众河之水,哺育了一方鞑靼后代,在托克托北部汇入黄河,连入炎黄子孙的头绪。
钟金向前迈出一步。
两小我同时移目望去,远处,两个孩子在荒草中奔驰着,一女一男,都是七八岁的模样,女孩是鞑靼人,戴着白绒毛帽,长发飘飘,男孩是汉族,颈间戴着闪闪发光的银链,他们跑跑跳跳,玩闹追逐,脸上笑容光辉,仿佛无忧无虑的小鹿,那沒膝的长草掩至他们的胸口,于他们來说,就仿佛是一片丛林。
石塔前,还剩下两小我,悄悄地站着。
望着这画面,常思豪感受身心一派松爽,骨头深处仿佛也跟着出现阳光。
阳光她枕着云朵银发流苏,我是死还是活她全然不顾。
常思豪沒有转头,只是将一条手臂高低垂起。
此处在黑水河西岸。
西方,是日落处,如同人生的起点。
灭亡是否只是人生的破处,光阴隽永为何你我会跑输。
常思豪听着这村歌,在内心逐字逐句,冷静将它译成汉语:
乌啦,乌啦,乌啦乌啦,乌啦,乌啦,乌啦乌啦。
谁啊谁啊,牵手教我牧牛放马,谁啊谁啊,并耳听我敲响西瓜。
钟金呆呆怔住,俄然也变得无话可说。
据传罗刹鬼有十张头面,傲慢非常,观音菩萨变幻出十一头面,将其降服,十一面观音头有五层,上面三层,每层三张面孔,第四层一面,第五层面朝天空。
钟金跟上一步,喊道:“你,,你要去哪,”
实在罗刹鬼的十头,并非实有,而是暗喻人类的各种妄图、哀伤、愤恨、妒忌等魔苦情感,有此诸情,则生诸苦,诸苦在身,则人如活鬼,人间即天国,多出一个头,抬头向天,这便是出离之念、向佛之心,有此一心一念,得大平静,虚妄诸念皆消,痛苦不再,鬼转成佛,人间便成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