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红茅染霞][第2页/共3页]
“阿囡慢些跑,把稳滑了石阶。”陈阿婆拄着枣木拐杖站在青石桥边,望着孙女秀秀蹦跳的背影含笑叮咛。七十八岁的白叟眼角爬满皱纹,却掩不住年青时被红茅汁染亮的瞳人,她腕间戴着用红茅纤维编的护腕,那是女儿临终前最后一件手作。秀秀俄然愣住脚步,蹲在一丛半人高的红茅前——叶片中心蜷曲的嫩芽刚顶开碎石,新叶边沿的绒毛还沾着粉白的晨霜,像婴儿攥紧的小拳头。
卯时五刻,钟声从殿内铜钟收回,声波震散了最后一丝晨雾。八十一岁的章长老身着绛红色云纹法袍,袍角绣着二十八宿星图,每走一步,衣摆上的茅叶纹便与空中石纹相映成辉。他手中的桃木杖已有三百年汗青,杖头雕镂的茅叶纹路里嵌着细碎的红宝石,那是初代长老从火山岩中寻得的“茅魂晶”。当他踏上祭台的第七级台阶时,东方刚好跃出完整的朝阳,金光照在他霜雪般的长须上,仿佛整小我都在发光。
“红茅红,映灵山——”长老开端吟唱采茅古谣,声音忽高忽低,如同山风掠过茅梢,“露水晶,润内心——”跟着歌声,桃木杖在祭台上画出庞大的轨迹,每一道光影划过,石面上的陈腐采茅图便出现微光,仿佛先民们从画中走出,与当代的采茅人堆叠。当唱到“染霞锦,佑万民”时,整座山岳的红茅草同时出现金光,叶片上的露水竟悬浮在空中,构成一片闪动的光雾。
染坊外,百姓们跪在地上,额头贴着染过红茅汁的石板,感受着大地的温度。秀秀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茅叶,叶片上的纹路竟与丝帛上的星图模糊相合,她俄然明白,为甚么奶奶总说“红茅会说话”——当人们用虔诚的心聆听,灵山的草木,向来都不怜惜本身的奉送。
当长老的桃木杖轻点祭台中心的太极图,三声钟鸣如春雷滚过山谷。百姓们在殿前三层平台上顺次跪下,最前排的孩童学着大人的模样叩首,额头碰在温热的石板上收回“咚咚”声。秀秀跪在陈阿婆身边,偷偷抬起眼,瞥见祭台边沿的铜灯里飘着红茅絮,火焰竟是胭脂色的,火苗跳动时,仿佛有无数小茅叶在火光中伸展。
“起帛!”当东方出现鱼肚白,吴徒弟一声令下,七名染匠同时提起浸在染缸中的素帛。本来乌黑的丝帛在出缸的刹时绽放出惊人的光彩:靠近缸面的部分是朝阳般的橘红,中间是燃烧的赤霞,靠近缸底的竟带着紫晶般的光晕。丝帛滴落的染汁在青石板上溅起小火苗,转眼即逝,却在空中留下淡淡的茅叶纹。
“庚子年三月廿六,灵山红茅初绽之期。”长老的声音像山涧中转动的圆石,清越而沉稳,“自太昊氏教民采茅染衣,至今已历三千七百零七载。红茅生而映霞,是六合赐福之兆;采茅以诚,方不负灵山精血。”他举起桃木杖,杖头的茅魂晶俄然收回虹光,照亮了祭台上摆着的七件法器:青铜酒樽、陶制茅盏、丝帛手卷、刻纹玉刀、七星灯台、龟甲占卜盘,另有效红茅根雕成的神农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