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佛道双兴][第1页/共5页]
“大师可知,这瓦当的莲斑纹,还是当年灵虚子道长参照贵寺的八宝琉璃瓦所制?”李玄真拾起一半晌着阴阳鱼与莲斑纹的瓦当,“您看这边沿的回纹,恰是儒家的‘礼’字变体。三教本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是石桥镇的猎户!”为首的男人跳上马,抱拳时暴露袖口磨破的补丁,“客岁山贼劫粮,是灵山药师用金创药救了我们 全 村人道命……”他身后的火伴们纷繁解下腰间的皮郛,内里装着连夜打来的山鸡、刚挖的竹笋。
“仙长!”年逾七旬的张猎户扑通跪下,膝盖磕在碎瓦上排泄鲜血,“我家三小子客岁坠山,是您用续命香从鬼门关拉返来的……”白叟浑浊的眼睛映着李玄真肩头的绷带,颤抖着从怀里取出个油纸包,“这是晒干的灵芝,给您补身子。”
3、经卷现世
(二)千年的反响
李玄真回以玄门揖礼:“当年家师常说,佛道如日月,同辉而不夺光。”他引着昙摩大师走向废墟,只见羽士们正在用松脂异化糯米浆砌砖,每块砖上都刻着小小的太极图;而沙弥们则在地基四周埋下刻着梵文的经筒,每埋一筒,便诵一段《大悲咒》。
(二)废墟上的玄门
重修第七日,巳时三刻,虎娃正在“三才台”旧址挖土。他记得明天夜里,梦见一名白胡子老爷爷说:“孩子,去把爷爷的书找出来。”小锄头碰到硬物的刹时,他镇静地大喊:“仙长!有石头!”
暮色中,李玄真将经卷供在临时搭建的神龛上。百姓们排着队,怀着畏敬之心瞻望。王老夫看着经卷上的三教祖师像,俄然想起年青时在灵山见过的异景:雷雨中,观音像与老君像同时显灵,联手击退山火。“本来老辈人说的都是真的。”他喃喃自语,眼角潮湿。
昙摩大师悄悄翻开《金刚经》,俄然发明某页空缺处,竟画着幅小画:三位老者围坐石桌,左边羽衣纶巾,执拂尘;中间法衣草鞋,持念珠;右边儒衫方巾,握书卷,桌上茶盏里的水,竟在三人目光交汇处化作太极图。“这是三教祖师论道图!”李玄真惊呼,“家师曾说,此图失落百年,不想竟藏在此处。”
昙摩大师站在神龛前,禅杖轻点空中,法衣上的千手观音像竟在雨中显灵,每只手都托着分歧的法器,却又都披发着一样的慈悲之光。李玄真挥动拂尘,松针构成的樊篱主动为经卷遮雨,而他本身却任由雨水打湿道袍,眼中倒映着百姓们虔诚的面庞。
昙摩大师轻抚瓦当,俄然诵了句偈语:“芥子纳须弥,灵山藏妙心。”他回身对沙弥们道:“明日起,随贫道一道学习道家筑基术;李仙长,也请贵门弟子到贫僧的临时禅房,共研《楞严经》如何?”
山风掠过,佛铃与道钟同时响起,那声音穿过山谷,超出溪流,飞向远方的村落。这一次,不再是单一的梵唱或道吟,而是交叉成一曲调和的乐章,诉说着三教合流、万法归心的永久真谛。而在这乐章的深处,永久回荡着百姓们朴素的心愿:灵山不倒,信奉不灭,众生同心,天下归心。
虎娃凑过来,指着《品德经》里的某处涂鸦:“这个小人在打拳!”世人细看,公然见字里行间画着些简笔人物,有的结印,有的打坐,恰是佛道两家的修行法门。昙摩大师俄然老泪纵横:“当年无嗔师兄圆寂前,曾说他与灵虚子道友合创了‘三教归元功’,不想经卷里竟藏着功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