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醉里挑灯看剑(二)[第1页/共2页]
“杨家?哪个杨家?”许先生一怔。
“那必定是全都死了啊,杨锦程是他杀的,好歹还算是死的面子,杨家其别人都是被砍头的,就连杨皇后也是死在乞丐群里,唉,这就不说了,说出来也是辱了先帝的脸面。”
许先生的大哥和他一样,也是秀才,只是年纪渐大,已经断了再进一步的动机,现在就在清虚故乡,在许家属学里任山长,除了传授许家本身的后辈,也收四周乡邻家的孩子。
“杨家早就灭门了,厥后杨家有个叫杨锦程的,劫了法场,救走了本身的弟弟,伙同反贼韩广起兵造反,天子派了大将军蒋双流平乱,传闻杨锦程他杀了。”这件事畴昔也只要十几年,许先生固然没有切身经历,可也传闻过,何况,他的父兄也都是有功名的,幼年时他经常听父兄们议论时政。
送走统统门生,许先生便抱了那只装着咸鸭蛋的坛子,又拿上荷叶茶回了家。
他莞尔,这是大哥家的二侄儿和小侄女来了。
许大嫂的家人都死于战乱,她单独一人从北直隶南下投奔外祖,可惜外祖已逝,传闻许氏族学要招女先生,她便来到清虚,凭着一笔好字进了许家属学做了女先生。
这时,小侄女已经接过了许先生怀里的坛子,侄子也接过了他手里的荷叶茶。
“那杨家就没有其别人了吗,全都死了?”冯烨又问。
“杨家?”许大嫂俄然停下脚步,她有些游移地问道,“你说他向你探听护国公府杨家?一个八岁的孩子,他问这个做甚么?”
官方关于杨皇后之死,说得非常不堪,因为当时先帝让贴出皇榜,各省各县全都贴了,大家都晓得杨皇后是藏身于乞丐当中,尸身也是在乞丐窝里发明的。
“你们两个,都给我站好,没见小叔父手里还拿着东西吗?”
“就是之前的护国公府,太皇太后的娘家。”冯烨眨巴着眼睛,一脸的等候。
“嗯。”冯烨点头,实在临潼公主的故事里可没有提到杨家,但是许先生如许问了,那他也不想否定,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罢了。
许先生非常尊敬这位大嫂,大嫂识文断字,为人办事也是落落风雅。
许家是清虚人,薄有田产,在清虚算是大户人家。
许大嫂说道:“你这个设法挺好的,不如和父亲说说,让衙门里的人去问问冯家,不过千万不要吓到人家,孤儿寡母不轻易。”
许先生的父亲是同进士出身,现在就是这交阳县的县丞,许先生考上秀才后,便跟着父亲来到交阳,进了交阳的县学读书。
“好,那我明天就和父亲说说。”许先生说道。
“一个门生的阿娘送来的,那孩子很聪明,方才退学没多久,我都没有教,他本身就会背诗了。”许先生一边说,一边向内里走去。
许先生和父亲,连同侄儿一起住在县衙的后衙里,侄儿许德华是长房长孙,许县丞带在身边亲身教养。许老太太固然没有跟过来,但却派了本身的陪嫁嬷嬷过来照顾祖孙三人的饮食起居,他们住的小院子清算得洁净整齐,有花有树有葡萄架,父子二人常常在院子里下棋饮茶,谈天说地。
许大嫂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说道:“本来如此啊,我传闻冯家半子厥后亡故了,提及来这位冯女人带着一个孩子,也是不轻易呢。”
“嗯,是啊,我听父亲说衙门想把县学搬出五柳街,只是一时寻不到合适的处所,我倒是感觉,冯园就挺好,就是不晓得冯烨的阿娘肯不肯租出一半来,如果她肯,不但县学有了处所,她们母子还能多一份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