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一丘之貉[第2页/共3页]
全部门路上行人极多,不但有洛阳本地人,另有从四周各地赶来的行商,街道上叫卖的声音络绎不断,人来人往,显得极其喧哗,比起后代那些贸易步行街来也涓滴不差,让段增有种回到后代的感受。
说着又对段增道:“老幺,这个店铺便是我们段家的财产,这掌柜姓张,在我们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今后你如果想买布料,能够找他。”
普通的住民大多只能居于外城,洛阳三处闻名贸易区中的南市和马市等也都位于外城。
那姓张的掌柜白面短须,身材微胖,听到段坤叫他,转头一看,赶紧施礼道:“见过二公子,二公子这是代老爷来梭巡店铺?”
这熹平石经在汗青上较为驰名,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可惜厥后却因战乱而破坏了;固然自宋朝起,偶尔会有一些石碑的残片出土,不过大部分残片却还是丢失。
他将本身的迷惑问了出来。
洛阳城外城的房屋固然没有内城的宫殿那么弘大,但胜在数量多,鳞次栉比,比起内城反而显得更加繁华。
“嗯,本年三月的时候,陈留等地产生水患,六月的时候弘农、三辅等地又产生了蝗灾。大量百姓流浪失所,很多灾黎便避祸到了这里。”
汉桓帝、汉灵帝这持续两代天子,他们为何如此倚重寺人?实在说到底还是皇权式微,迫使他们不得不依托寺人来对抗那些朱门世家。
别的,一些朝中高官权贵也有资格居住在内城内里,至于浅显住民的居处与商市的安排则处于附属职位。
归去的时候,一行人并不是沿着原路从开阳门返回,而是筹办走东南面的耗门入内城。
可惜的是,世家朱门不但把持了朝政,更是把持了话语权,以是汉灵帝和寺人个人以及厥后的董卓等都被世人当作了天下大乱的祸首祸首,而士人一方却成了与寺人做果断斗争的豪杰人物。
不过洛阳内城中大部分的面积却被一南一北两座宫城给占有了,中间有复道相连,此中南宫主如果天子上朝和百官议事的处所,而北宫则是天子和后宫诸妃居住之所。
段增并没有甚么想买的东西,因为他想买的东西这里都找不到;不过段坤到了这里后倒是东张西望的,显得非常镇静。
当王甫、蔡邕等报酬了产生在段家的盗窃案而各自策划之时,段增却在他二哥段坤的带领下,在洛阳城外四周闲逛着。
“洛阳不愧是东汉的都城啊,天下的各种资本都被会聚到这里,以是培养了此地的繁华,只是不知其他处所又是如何?”
本来段增还想着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赢利的门路,不过从目前的环境来看,这个期间所谓的贸易,不是被天子亲身设立的店铺把持,就是被一些世家大户把持着,浅显人家底子没法出头。
以是此时见到石碑,他当即就想上前观赏一二。
段增当即觉悟过来,顿时有些无语,当明天子竟然贪财到了这类境地吗?连丝绸这类平常用品都要把持运营。
“嗯,没甚么。”段增赶紧道。
他看了看四周,见没有旁人,这才小声道:“老幺,当明天子正忙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曹节、王甫等人一样如此,他们的虎伥四散而出,不去祸害百姓就不错了,还希冀他们施助哀鸿?不成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