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战吕布[第3页/共4页]
“你?”李茂贞心中微微一动,他正担忧李从儼不体贴国事,忧愁将来岐国后继无人,现在李从儼情愿担负使者,他当然不会反对;并且让本身的宗子出使,也能够申明本身的诚意。
与李茂贞的犹踌躇豫分歧,远在夏州的定难节度使和灵州的朔方节度使,乃至另有更西边的凉州等地,这些处所权势在得知吴国灭梁的动静后,没有多少踌躇就决定改弦更张,转而向吴国上表称臣,但愿获得吴国的册封。
能够建立后代西夏国,与宋、辽、金并立的权势,气力当然不会弱到那里去。
当然这些都是后事了。
夏州定难节度使乃是李仁福,党项羌人在这里占有已经稀有百年的汗青,根底非常薄弱,固然论名誉与岐王等权势不能比拟,但夏州麾下有正规军队一两万人,还稀有万党项部族兵随时为其效力,一样是一方强大权势,欠比现在的岐王李茂贞弱多少。
这个期间的兵士常常都是耐久退役,除了军饷以外并没有其他支出来源,如果直接闭幕,难保不会有混得不快意的人登高一呼,起兵造反。
向吴国上书请降,交出大部分领地以调换两州之地作为保存地后,一开端马殷对吴国还充满防备,毕竟谁也不晓得吴国会不会遵循和谈,包管他们的安然,以是他有所防备也是普通的。
别的,郭崇韬以及方才从金陵赶来向杨渥的严可求、骆知祥二人也得以与会。
“那你以为何人能够作为使者出使吴国?”李茂贞缓缓问道。
至于将这些军队全数编入吴军那就更不成能,以吴国的国力保持现在的军队勉强还行,但保持更多军队的话,一来会形成沉重的财务承担,二来这么多梁军中实际上很多人都是老弱兵士,如果遵循吴国标准的话并分歧适编入禁军。
跟着梁国的灭亡,全部中原根基上都已经落入吴国手中,但梁国旧地里却有很多地盘还是处在张望当中。
“父亲既然担忧吴国势大,那为何不派人以道贺灭梁的名义去吴国出使,也能够看看吴国的实际环境?”李从儼建议道。
获得这个结论后,王衍便放心下来,不再理睬此事。
李从儼的建议让李茂贞感到有些惊奇:本身这个儿子一贯爱好文事,对于军国大事没兴趣,也没甚么过人的观点,不想此时倒是出了个不错的主张。
……
以是当时马殷就完整熄了防备之心,因为防备也没用,还不如设法与吴国搞好干系。
很多将领对此反而感到欢畅,因为他们明白杨渥并不是忘了他们的功绩,而是比及某个时候一并犒赏,而这个时候很能够就是杨渥即位称帝的时候。
仲春中旬,杨渥在洛阳检阅众军,并命令犒赏有功将士。
这些处所权势盘据边陲已经有上百年乃至更长时候,早就风俗了在名义上奉养中原政权,以调换对内部的“合法”统治权;不管是当初大唐,还是接下来的后梁,他们的态度都是如此;现在换了吴国也不例外。
而这一次对于梁国,吴军一样是势如破竹,但不得不说吴国的“势如破竹”是建立在梁国气力已经被晋国极大减弱的根本上,做了“河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渔翁罢了,并不敷以申明吴军的气力。
获得吴国灭梁的动静后,韩洙当即决定派使者出使吴国,但愿获得吴国的正式册封,借吴国的势来稳固本身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