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卫觊的谋划[第3页/共4页]
不过这些反对投降吴国的权势在绝对的气力面前倒是半点用处都没有。
而跟从杨渥前去考查的李从巖、高季昌、马殷等人,则对杨渥“体贴农务,爱民如子”的行动深表敬佩,一个个直呼“古之圣君也不过如此”,让杨渥有些哭笑不得。
现在吴国固然灭了后梁,为大唐报了仇,又占有了中原地区,要说顺势称帝倒也说得畴昔,但要想从大唐那边获得正统名份就有些费事了,总不能现在临时去立一个傀儡天子吧?那样的话傀儡天子总要立个一两年才好行“禅让”,不但时候较慢,并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在这个期间,固然杨渥对“农为本、商为末”的提法向来持反对态度,但他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出产力不发财的期间,只要稳定的农业才气让国度保持安稳;如果农业出产出了题目,那么国度的次序便能够遭到威胁。
幸亏郭崇韬二人很快就觉悟过来,目前还不是争辩那些事情的时候,劝杨渥尽快称帝才是目前最首要的。
“大王,不好了,出大事了,晋军于两日前俄然渡河建议偷袭,郓州失守了!”
郭崇韬却道:“大王一举毁灭伪梁,为大唐报了血海深仇,即位称帝最是合适。不过要即位何必返回金陵?洛阳乃大唐东都,历朝历代多有在此定都者,且此地地处中原腹心,正便于就近批示雄师挞伐四方。故臣觉得大王只需在洛阳称帝就是,无需返回金陵。”
就算晋军挑选大肆南下,这也无毛病杨渥称帝;而各地民气尚未完整归附的题目就更不是题目了,称帝以后担当正统名份,这反而更能收拢民气。
“这个王传丞,孤让他守郓州,这是最靠近杨刘渡口的处所,他就是这么守城的吗?”杨渥怒不成遏。
诸多要事商讨完后,杨渥本来筹办让世人闭幕,不过就在此时,严可乞降骆知祥二人对视一眼,一同站出来道:“大王,高傲唐被朱温篡夺以来,天下已无正统;今大王一军功成,中原已定,伪梁已灭;大王有此功劳在身,合该即位称帝,以担当天下正统。还请大王早日返回金陵祭天称帝!”
再加上洛阳本身就有些作为都城的悠长汗青,东周,东汉,魏晋,北魏等,都曾在这里定都,唐朝也将此地作为东都。
而现在,王传丞带领五千禁军驻守郓州,却被晋军突袭将其攻陷,不消想就晓得王传丞必然是忽视粗心了。
他看了众臣一眼,接着又大有深意的道:“再说了,孤既然要担当天下正统,那这正统名份从那边而来?总不能光靠在场诸位的几句话就证明孤乃是正统吧?”
见众臣又在劝他称帝,杨渥点头道:“好了,诸位的心机孤都明白,不过孤和你们实说吧,目前还不是称帝的时候。”
很多人以为洛阳位于天下的最中心,且周边地形合适戍守,便于居中节制四方;反观金陵固然繁华,但毕竟偏居于南边,于中原相隔甚远,一旦中原有战事,驻守于南边的军队将难以及时做出应对。
此时在场的世人根基上都是他的亲信之臣,以是他说话时也没有那么多顾虑,并没有假惺惺的说甚么要寻觅唐朝宗室立为天子的话,更没有冒充回绝,而是将本身的实在设法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