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吏舌上灿莲花[第2页/共3页]
“不敢,不敢!”屯长李妙苦着脸,将酒盏举到嘴边,哆颤抖嗦喝了好几口,才勉强干掉。心中
不时有新的郡兵,从被火光照亮的街道上快速跑过。见到堆栈里边正在有个屯长打扮的上官,正陪着三个穿着整齐的公子哥儿喝酒,还觉得李妙是在对统统人公开表白,他对高昇堆栈的包庇之意。纷繁侧开身子,将脚步阔别大门,唯恐与堆栈里头的郡兵同业起了抵触,迟误了相互的发财大计。
古今第一贤达,大新朝天子王莽接管了自家外孙的禅让以后,新政迭出。最得天下读书人感激的便是,太学扩招。将本来只包容两百人摆布的太学,一举扩招到了每届万人高低。四海以内,凡能熟读《经》、《传》者,差未几都能够退学就读。
只可惜,此政虽“善”好,却被心胸叵测之辈“诬告”为拉拢民气,四方学士不但呼应者聊聊,反而“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注1)
第六章 小吏舌上灿莲花
“比得上,比得上,绝对比得上!”郡兵屯长李妙没听出他话语里的不屑,持续哑着嗓子吹嘘,“现在的太学,不比往年,都是天子亲身授业。出来以后,便是天子弟子,走到那里,别人胆敢怠慢。”
“如何了?你的脸如何了?谁打了你!”刘縯手握剑柄,长身而起,拔腿就冲要进堆栈里替自家弟弟讨还公道。
如此一番折腾,像刘秀这类,本来属于前朝刘氏旁支的浅显人家后辈,才有了入太学学习的机遇。与朝中公卿之家的长辈,一道享用天子亲身解惑的恩德。只是,对于进入太学以后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郡兵屯长又激灵灵打了个暗斗,拱起手,谨慎翼翼地回应,“不敢,不敢,小人姓李,单名一个妙字。乃,乃前队大夫帐下棘水部第六曲第四屯的屯长,实际附属于都尉梁大人统领。都尉大人是属正大人的从侄儿,也曾经在长安进过学,跟棘阳县宰岑大人乃是同窗。跟你们新野县的张县宰……”
固然稚嫩,却令半城炊火之下,平增几分安好庄严。
“你倒是会说!每届一万多人呢,天子如何能够照顾过得来?”听他如此善祈善颂,刘縯脸上终究暴露了几分笑意,摇点头,低声辩驳。
见过热忱好客的,但是热忱到拿刀子逼着别人退席的,刘植等人倒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心中都感觉好生风趣,因而乎,纷繁笑着点头,“好,多谢伯升兄。我等正口渴得紧!”
注2:原文出自《诗经-有客》,此处为刘秀借该诗,向外边的哥哥刘縯表达表示。
那郡兵屯长李妙,本来就是靠拍马屁才爬上的位。现在急着脱身,便毫不鄙吝将各种好话,成车成车地往外送。把个刘縯,听得红光满面。不知不觉中,宾主两边之间的氛围,就变得和谐了起来。
“小家伙,顿时就要进太学的人了,竟然还安不下读书的心机。”望着自家弟弟的背影,刘縯带着几分夸耀悄悄点头。
“实不相瞒,明天李某并非成心获咎刘兄。”又拍了一会儿,看看火候已经差未几了。郡兵屯长李妙踌躇了一下,谨慎翼翼地说道,“实在是属正梁将军催得紧,而县宰岑大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