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一百八十五节 得偿所愿

第一百八十五节 得偿所愿[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如果阮氏对峙的话,周琅并不必然非要强行割走红河三角洲,底线实在是红河以北地区。

可题目是,把安北国王给了阮福映,那么黎维康算甚么,之前的黎朝头上顶着的就是安北国,阮文惠把福康安打败后,乾隆又把安北国王名号送给了阮文惠,现在落到了阮光禶的头上,这些庞大题目得理顺了。

之以是要红河以北,启事有两个。

嘉庆坐镇太原府,朱珪亲身搀扶,要在山西挡住贼寇西进之路;派王杰去陕甘督军,让他招募陕甘乡勇为军,如果局势再坏,嘉庆还能够退入关中,以秦地为基业,守关静待时变;派刘墉去四川坐镇,稳住天府之国,作为大火线。

这三人的才气自不消说,朱珪身为帝师,帮手他诛除和珅,整饬吏治,满朝文武爱护;刘墉,外号刘罗锅,官宦世家,他爷爷辈起开端仕进,他爹是大名鼎鼎的刘统勋,刘墉本身也极其着名,在和珅权益熏天的期间,还能做到一身轻,除了家属背景过硬以外,还跟他小我才气超群有关;王杰虽没有这俩人那么出彩,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一向在做京官,直到大学士。

阮福映的要求,很快就传给了在升龙的林第,林第则通过驿站,从广州加急送给周琅,对方竟然承诺了,但是他们要求册封阮福映为安北国王。

一想到北宋故事,嘉庆偶然候再想,如果当初乾隆不禅让,而是等他死了,让本身光亮正大的继位,是不是这些窜改就不会产生呢。

内有川陕晋三省,外联东北蒙古诸番,或许才气挽狂澜。

有朱珪这一帮大臣帮手,嘉庆在山西的局面很快就好转了。他从北京带来的大臣未几,并且几近没带一个权贵,临走的时候,他的亲兵只带了少数职守军机处的大臣,都是嘉庆极其信赖,朱珪保举的中正之臣。

不过嘉庆之以是逃,也不是为了他爹的名声考虑,父子俩根基没有甚么豪情,乾隆死的时候,嘉庆感到的更多是束缚,而不是哀痛。嘉庆之以是逃,那是因为爱新觉罗家历代天子都不同意崇祯那种死社稷的做法,以为如果崇祯能早作筹算,不顾忌于文臣的态度和评说,力主南迁,明朝起码能保住半壁江山。至于说让太子南下,这一点更不成取,北宋亡国,就是徽钦二宗禅让之过。

关头是此人的身份,他是一个陕西人,在陕西士绅中很驰名誉,他政绩虽不明显,可学术有成,推行宋朝张载的关学,仿佛有在清朝答复这一陕西学派的势头。乃西北一带文魁。

身在太原府的嘉庆,也晓得这一天必定会到来,他这时候他一点都不怕,有死罢了。

朱珪说,清朝建国至今,并未呈现昏君,这是历代都可贵的事情,嘉庆也没有亡国之君的作为,却背负亡国之祸,这实乃天命,若能一死,史乘留名。但是若一跑,全部清朝就蒙上了污点。

有退路的嘉庆等来了贼军的打击,山西軍队进驻正定驻防,死守井陉关,如果能挡住贼军,则天下大事大有可为。

至于黎维康吗,干脆封他做南越国王头衔,畴昔南越国能够归降汉朝,也为黎朝将来的运气埋下一个伏笔。

逃离的北京以后,嘉庆俄然发明,偶然候事情就是如许,面前的活结并没有那么可骇,退一步真的海阔天空,到处退路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