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1《亚历山大帝国史》译者序(上)[第2页/共3页]
但就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时,罗马却遭到了高卢人的入侵,几近毁灭,正处于疲弱状况,在亚历山大的打击陷,昊元162年(公元前314年),罗马城沦陷。
昊元607――613年,他被曾在克里特岛担负总督等职。昊元623年,他在雅典被选为在朝官。退出政坛后,阿里安回到故里,用心著作。他平生的著作非常遍及,触及汗青、哲学、军事、地理等等,比方《师闻述录》、《俾斯尼亚史》、《大秦的东方》、《大楚与印度》、《论打猎》、《迦太基纪行》等等,但大部分已经失传。只要《亚历山大帝国史》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既是他平生著作中最闻名的一部,也是当代传播下来的几种有关亚历山大帝国汗青著作中比较好的一种。
第二卷:亚历山大东征记第二卷重点报告了亚历山大的东征,昊元140年(公元前336年),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担当了马其顿王位,并以机谋和武力弹压了希腊人反马其顿活动。底比斯被毁灭,在希腊的一片鼓噪声中,亚历山大规复了统治。
面对强大的秦军,亚历山大掉头分开了两河,开端稳固归他统统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
第六卷:第三次布匿战役与汉尼拔攻占罗马
第七卷:拜占庭的沦亡与亚历山大帝国的灭亡
……
第二卷是亚历山大的东征,第三卷则是西征。
至此,亚历山大的帝国已经初见雏形,东方占据了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西面占据了亚德里亚本地、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因为各个属地间隔太远,亚历山大还效仿秦国,将马其顿东边的拜占庭城(Βυζ?ντιον)定为东都,而罗马城则作为西都,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为南都。
但是在试图向迦太根基土的进军中,亚历山大的水兵却遭到了大败,因而他便与迦太基缔结和约,以西西里和马耳他为分边界,迦太基永久不得超出这条线。
早在昊元前400年,腓尼基人就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建立了殖民都会迦太基,跟着腓尼根基土的沦亡,迦太基就开端生长起来,节制了北非沿岸,又占据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四周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及西西里岛西部等,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他们是希腊人最强大的合作者,几百年世纪里纷争不竭。
……
昊元160年(公元前316年),在征服了亚德里亚海东岸后,亚历山大的目光移向西西里岛的北部,亚平宁半岛上的另一个强国,罗马。
以后,阿里安又笔锋一转,描述了亚历山大的新仇敌:秦。秦惠文王赵驷与亚历山大本是盟友,却因为分赃不均而翻脸,占据了下亚细亚的希腊人和占据了波斯的秦人都想获得两河,终究是秦人行动更快一步。
昊元149年,在效仿波斯轨制,建立了埃及、亚细亚、叙利亚、推罗四个郡后,亚历山大回到了马其顿,固然没能全数获得波斯的遗产,但他仍然带回了数不尽的财产,但是他的征服欲望仍未满足,或许就像秦惠文王写给他的那封信里鼓动的一样:“亚历山大,去征服另一半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