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六 御将之道[第2页/共3页]
但对于武将必须循序渐进,让他们仰仗功绩来调换将衔,正如有句话说得好“养士如饲鹰,饱则飏去,饥则噬主”。必须对武将停止恰到好处的封赏,不能让他们吃饱了也不能饿到,这才是聪明的御林将之道。
方离最后把目光落在审配身上:“审正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刑部尚书。但我大唐贫乏人才,各地治安临时由处所官吏掌管,以是审正南不必在荥阳履任。你还得去平陆坐镇,管理处所,招募兵卒,为池阳、绛关两道火线供应援助。”
方离与两国使者酬酢结束,吉时也差未几到了,在陈登的主持下即位典礼正式开端。
大殿上参拜声如春雷般响起,文武百官在周瑜、荀彧的带领下各个手捧笏板,齐刷刷的对着高高在上的方离作揖参拜。
吴起命侍从拿来一封竹简,慎重的交给方离:“唐公,这是我们鲁公派某送来的贺信,承认唐国的主权与职位,并愿与唐国建交,友爱来往!”
满朝文武几近都是第一次闻声这个词汇,俱都勾起了猎奇心,无不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安排完了文官,方离又抛出了汉朝的武将轨制,宣布今后唐国的最高将衔为大将军,向下为三骑,别离是骠骑、车骑、骁骑三个职位。再向下顺次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最后是各种杂号将军,这些都属于唐国的初级武将。至于偏将、牙门将军、裨将这些跑龙套,打动手的这些属姑息不消在朝堂上提出来了。
这些前提都不是方才建立,还没有获得周王室及各路诸侯承认的唐国所能比拟的。并且吴起生长的也不错,才插手鲁国不过半年摆布,就已经被拜为中将军,算得上平步青云。
“臣谨遵主公叮咛,定当经心极力,夙兴夜寐!”刘晔出列谢恩,一脸古井不波的模样。
等群臣奖饰结束,方离持续道:“现在我大唐建国伊始,人才紧缺,寡人本着宁缺毋滥的主旨,只能先安排部分官员,其他职位临时空缺。等将来人才济济之时,再择贤任能。”
此中,吏部卖力官员任免,人事起落,人才提拔,推贤荐能。兵部卖力招募将士,锻造甲胄,练习马匹,筹办战事物质。礼部卖力国度祭奠,典章法度,设立黉舍,科举招募,欢迎使者。
尚书省卖力履行朝廷政令,推行国策,长官为尚书令,下设摆布尚书仆射各一人,并统领六部。简而言之便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三省协同合作,保护大唐社稷!”
但另有句话叫做“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只要本身持之以恒的尽力,信赖吴起这朵名将之花迟早会落在大唐家中。
想来凡是稍有智商之人,都不会冒险跳槽,更何况是吴起这类深谋远虑的帅才。方离也只是抱着尝尝看的态度和吴起开个打趣,对此并没有抱任何期望。
更何况现在的鲁国仍然比唐国强大的多,天下高低有两百八十万人丁,军队十五万,本身又是公爵国之一,境内资本丰富,水土肥饶,东南面朝大海,地理位置优胜。
听了方离的聘请,吴起报以哂笑:“哈哈……多谢唐公抬爱,某岂是如此没有节操,朝秦暮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