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穿越之一品公卿 > 第26章 安济坊(补全)

第26章 安济坊(补全)[第2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平阳长公主闻言莞尔,开口笑道:“大褚立朝十载,父亲在位时亦是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十余年下来,天然不会一点积储都没有。不过近两年接连旱涝,朝廷又是减免税赋,又是施助哀鸿,又要鼓励农桑,拓展武备,还得年年向突厥献贡,实在有些紧衣缩食的意义。但要说真的到了缩减后宫用度来支撑朝廷运转的境地,倒也不至于。想必是皇后不忍见陛下难堪,主动想出来的体例罢了。”

永安帝多么聪睿之人,单从卫国公府这一行动便看出了卫国公府的用心良苦。他非常动容的看着跪坐在殿中的平阳长公主和薛衍,意味深长的道:“卫国公府故意了,朕都记取。”

闻听皇后成心采取缩减后宫用度,典当金银玉器的体例来筹措赈灾赋税。卫国公薛绩心下非常感慨。闲暇时不免向平阳长公主说道:“固然历朝历代都今后宫不无能政为安守本分。但是前朝的一举一动,一建都会牵涉到后宫。而后宫的各种事端,也必定会影响到前朝。真正贤德的皇后,就应当如同魏氏普通,视天下痛苦为己任,替陛下分忧。而并非一味的不闻不问,如枯朽槁木。”

并且侧重解释了为甚么由后宫女眷筹划此事比朝廷亲身督办更加合适的来由。

薛衍便看了看站在平阳身侧的薛绩。薛绩向薛衍眨了眨眼睛,但笑不语。

薛衍的父母也常常帮助一些家道贫苦但是品学兼优的门生上大学。每逢寒暑假时,也会带着年纪尚小的薛衍去乡间故乡“体验糊口”,乃最多次“打单”薛衍如果不贡献父母好好学习的话,就把他留在乡间自生自灭。

世人汲汲营营,皆为名利所累。平阳长公主一介女流之辈,却能在风起云涌、豪杰辈出的前朝末年打下如此基业,虽是时势所迫,但要说平阳长公主只为随波逐流,半点争强好胜的心机都没有……这话连她本身都不信赖。

魏皇后的设法同永安帝差未几,因笑叮咛道:“这么冷的天儿,快请长公主殿下和卫国公世子出去罢。”

顿了顿,薛衍又笑称道:“倒是阿耶和阿娘,闻听皇后成心缩减用度,典卖宫器,遂决定将卫国公府一个月的俸禄捐募给朝廷,以此支撑朝廷施助哀鸿。”

因此在闻听薛衍这一番话后,平阳长公主立即明白了这个“捐献拍卖会”以及“慈悲基金会”的存在对于大褚受灾百姓和朝廷的首要性。也明白了薛衍为甚么会说由皇后牵头,由她和其他诰命出面来构造“慈悲基金会”,会比朝廷亲身筹办更加安妥。

薛衍则有些猜疑,开口问道:“朝廷真的艰巨至此,连施助哀鸿的赋税都拿不出来,需求后宫缩减用度典当金银玉器支撑吗?”

平阳长公主未语先笑,先是看了一眼跪坐在旁的薛衍,方开口说道:“闻听皇后成心缩减后宫用度,典卖宫器以筹集赈灾赋税,我儿钦慕皇后贤德,遂于昨夜展转反侧,苦苦考虑,终想出一计,倘若能成,不但能解朝廷此时之忧,更可消弭朝廷此后之患。平阳不敢藏掖,遂于今晨携子入宫,为皇后献策。”

因天气尚早,一时有些惫懒的永安帝仍在立政殿伴随魏皇后闲谈。闻听小黄门通报,不免猜疑的道:“不是昨儿刚来过?这么早,莫非是有甚么急事?”

比如薛衍曾经呆过的某个以留守儿童为拍摄素材的剧组,便有过影片上映后,将部分票房捐募出来,在拍摄地修建但愿小学和但愿中学的实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