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商议[第2页/共4页]
“镇上有两家胭脂铺子,都是去县城拿的好胭脂,最好的一盒要二两银子的,就是浅显的也要两三百钱。再贱些的几十个钱的胭脂也有,凡是在我们杂货铺卖。”徐鸿飞提及镇上的买卖头头是道。
前一阵子,徐婆子大摆三天宴席,花了七八两银子,捧着胸口心疼的直哎呦,这都有一个月都不肯费钱买肉了,连家里常吃的豆腐都不见了踪迹。王氏只能每天从菜地拔些菜做了给百口吃,或者让徐鸿翼去河里捕两条鱼改良糊口,也就宁氏趁着坐月子能隔十天半个月的吃只鸡。
徐婆子略微点了点头,看着宁氏,终究问出了一个最想晓得的题目:“老二媳妇,你筹算出多少银子投到铺子里啊?赚了钱咱如何分?”
宁氏夙来晓得婆婆的脾气,也不觉得意,脸上仍带着盈盈笑意,把手里的布料给徐婆子看:“娘,我想着小叔本年十五了,也该说媳妇了,这不从速找出几块料子,给小叔做身新衣裳。娘去相看新媳妇,如何也得两身换洗的新衣裳,也给您选了两块。”徐婆子闻言,喜色刹时烟消云散,眉开眼笑的伸脱手:“快拿来我瞅瞅!”
“不好!”徐鸿飞站起家:“我不在家种地,我如果种地我当年就不出去学做买卖了,我还得出去找活去。”
说曹操,曹操到。
宁氏在婆婆和小叔吵架时内心就揣摩了个事,这会儿见两人都不说话了,这才抿着嘴笑着说:“娘,小叔在做买卖上挺有天禀的,不可就开个铺子让他闯荡去。”
青青趁机摸了两把:……真嫩呀!
宁氏一边把大妞抱炕上去一边转头笑道:“可不是,大嫂也别客气,转头你把尺寸给我,保准半个月就给你做得了。”
徐婆子一听直点头:“镇上都有两个胭脂铺子了,你再开也赚不上甚么钱啊?”
“那行。”宁氏又把布料叠了起来。
徐婆子倒没感觉这些是事,她总感觉本身脱手做的东西本钱低,辛苦些倒不碍事,能赢利就行。再者说,徐家在村西头另有十来间茅草房,平时农忙时雇的长工就叫他们睡那儿,略微一补葺,刷个明白就能用。至于人手,从村里雇上些手脚洁净敏捷的媳妇婆子,啥活都无能。
宁氏道:“另有这做胭脂用的花得按季候收买,这个得小叔去跑。”
宁氏看姐妹两个在一起玩的高兴,就下了炕去开箱选料子,她坐月子多亏大嫂王氏经心照顾,出了月子想给王氏裁身衣裳表示谢意。只是给王氏做了,也不能少了徐婆子的。徐婆子固然偶然言语刻薄了些,但每天去鸡窝里摸了鸡蛋总不忘让王氏给宁氏煮两个吃。
徐婆子闻言,眼角一斜:“那我的呢?”
“噗……噗……”青青吐了两个泡泡,大妞跑过来,特长指谨慎翼翼戳了戳青青的小嫩脸:“mm!”
王氏道:“有娘看着,保准错不了。”
徐鸿飞不爱读书,又不肯种地,偏生他脑筋矫捷,从小就喜好弄些野趣的玩意儿到镇上卖。到他十岁那年,徐婆子求了人,把他送到镇上一家铺子当学徒。这一晃五年,徐鸿飞在铺子里也算是学有所成,接人待物非常聪明不说,一张巧嘴非常会倾销东西,掌柜的向来非常倚重他。
“胭脂铺子?”徐婆子瞅了徐鸿飞一眼:“那玩意赢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