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史料(上)[第3页/共8页]
白崇禧本人于19日由重庆飞桂林,21日率部到达迁江,设立行营批示所。如许,当日军到达南宁之时,国军170师22日到达邕宁、135师两个团23日达到南宁郊区、200师第600团24日下午到达南宁东北的二塘。别的六个军别离从外省向柳州、宾阳集结。因为本来的防卫方向弊端,此次集健壮在过于仓猝,属亡羊补牢之举。
老蒋疑人也用,用人也疑,可见一斑。身为最高批示官的白崇禧,屡奏不准便只好求其部属越级上奏,但也未能如愿。老蒋游移不决,贻误了最好战机。所幸日本方面轻敌,在接获汉奸密报,谓南宁昆仑关以北已有十余万国军集结以后,今村均以为是“不成能的事”,未予理睬。而更高层则仍但愿持续展开“策画事情”,诡计策划桂系反蒋,分裂的中国无疑是无益于日本侵犯的。
20日,昆仑关敌渐不支,几次垂危。今村均号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声援昆仑关,但在五塘被邱清泉部堵截,苦战两天不能进步。直至22日拂晓,方到达七塘,又被阻截,中村本人23日上午也受伤。下午1时半,三木大佐垂危:“傍晚前旅团如不能到来,第一线难以确保。”
26日,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宣布统统日军构成邕钦兵团,由第5师团长官今村均批示。安本人则于27日分开钦州回广州。日军于26日起,在飞机保护下猛攻岑岭隘,国军固然固执抵当,终究不支,于12月1日失守岑岭隘,4日日军占据昆仑关。接着停息打击,调剂摆设,两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临时对峙。该处山岭延绵,不管往北往南,均为平坦阵势。昆仑关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起码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闻名疆场。
1939年12月发作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gmzf策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犯军当局策动“一号作战”打算硬碰硬的成果,它实在是全部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蒋介石的嫡派“中心军”归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批示的又一战例。此战为中国军队初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役史上,这是一笔浓彩,确切值得先人钦慕。
更加严峻的是,白崇禧见广东开平、阳江、阳春、新兴一片富庶地区既无中心军又无日军,如果桂系节制便把握了广东南路,还把握更多的出海港口。因而迫不及待号令第31军加快完成战备,并开进广东上述地区。防地一下子扩大到上千千米,守备实际上非常亏弱,并且没有纵深防备。
2、中国当局的抵挡筹办
日军广西作战的主力第五师团为日本陆军第一流精锐机器化军队,号称“钢军”。插手过南口、忻口、平型关、太原、上海、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多次担负主攻任务。坂垣征四郎原为该师团长,他升任中国调派军总参谋长后,师团长由今村均中将接任。可见日本方面多么正视此次战役。日本认定,堵截这条线路将必定使中国丧失抵当才气,从而能够当即结束在华战役,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犯任务。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一分册,第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