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上朝(上)[第2页/共4页]
大殿上无人吭声,一片寂然。赵竑看了一眼赵汝述,鼻子里冷哼一声。
脸上手上都刻字,一点庄严都没有,勉强温饱,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凭甚么为你大宋朝廷卖力?为你们这些脑满肠肥的赃官贪吏卖力?
“强鞑渐兴,其势已足以灭夏。鞑靼和金人乃是世仇,恐怕金人也不能幸免。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前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结合拒鞑!”
“陛下,臣觉得,如何措置与鞑靼的干系,应谨慎对待。联蒙灭金,很有能够重蹈当年海上之盟的复辙。鞑靼兵锋正盛,直比当年女真初兴。陛下圣裁。”
“魏卿,你是兵部侍郎,你说说,该如何答复蒙使?”
大宋官家,本地甚是辛苦,也非常轻松。
宋金世仇,灭国之恨,奇耻大辱,不共戴天,大宋朝野高低,大家都是欲灭金国而后快。
“陛下,鞑靼军以掳掠为主,攻陷城邑后便大肆搏斗劫夺,铁蹄所至有如废墟,僧寺道观,室屋华盛,屋庐焚毁,城郭丘墟,北地百姓尸积如山,十不存一。是不是要联蒙灭金,陛下圣裁。”
史弥远展开眼睛,转过甚来,目光扫向了一旁班列中的朝堂新贵赵贵诚,悄悄咳嗽一声开口。
“陛下,金人贼心不死,大败于鞑靼以后,还要南下,篡夺江淮。幸亏我将士浴血奋战,方击退其进犯。国恨世仇,仿佛没有不报的事理吧?以臣之见,该当即联蒙灭金,光复三京!”
赵扩轻声说道,避开了兵部尚书宣缯。前面统统大臣们的奏陈,他仿佛也都是无动于衷。
“陛下,臣附议魏侍郎。”
即便是沉寂下来了,史弥远和赵扩仍然是不开口,仿佛都在等对方的反应。
“圣上、史相,金人侵我江淮,劳师动众,却功败垂成,丧失兵马难以统计。现在金人新皇即位,已命令停止与我朝战事。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金人是我世仇,现在其势弱,不如联蒙灭金,早日收回三京之地,圆我宋人百年夙怨。”
满脸皱纹的老臣,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薛极,忧心忡忡上奏。
御座上,大宋官家赵扩看着上面寂然木立的群臣,目光从丞相史弥远身上扫过,面色安静,嘴角微微上扬,还是是不发一言。
众臣子七嘴八舌,群情纷繁,权相史弥远和大宋官家都是一声不吭,大殿上一片叽叽喳喳以后,又规复了沉寂。
如果他当了天子,必然要“坐而论道”,而不是“坐而论道”。大师身材搞坏了,还如何给国度做事?
“西夏灭亡,恐怕不久矣。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应当乘金朝和鞑靼相互攻伐之机,出兵北上光复失地,以报君父之仇!"
大殿御座之上,大宋天子赵扩神采焦黄,木然看着上面肃但是立的一众大臣。
令人唏嘘的是,西夏交际大事,竟然忽视了大宋朝廷。想来,恐怕不但仅是夏宋国土之间隔着一个金朝的原因。
连蒙灭金,这个无知的大宋宗室后辈,引狼入室不说,大宋有十五六万精锐规复中原吗?
赵竑悄悄赞美。魏了翁这个兵部侍郎,还是有些程度,目光看的长远。
不过,听李唐说,胡榘此人是个赃官,也只会仕进,不知是真是假。